美國選舉鬧哄哄 中國改革靜悄悄
備受關注的美國總統大選進入最後倒計時,特朗普和賀錦麗誰輸誰贏、國會山暴亂會否重演、賀錦麗會犯拜登的錯嗎、特朗普上台後世界政經格局如何演變,諸如此類的問題成為最近一段時間國際輿論討論和關注的焦點。
具體到中國,人們則關心的是,中國官方是更希望特朗普贏還是賀錦麗贏,特朗普贏對中國意味着什麼,賀錦麗贏又意味着什麼。在民間層面,顯然特朗普的聲望更高,坊間以「川建國」戲稱特朗普,言外之意是,特朗普帶領下美國一天天變糟,相應地中國則一天天變好。不管誰輸輸贏,從官方到民間,一個基本共識是,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裏,壞也壞不到哪裏。
當美國兩黨在抓住最後選舉日進行熱鬧喧囂的造勢時,中國還在談着看起來很枯燥的改革。10月29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開班,七常委外加國家副主席韓正全部出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講話,核心關鍵詞只有一個,那就是改革。
習近平在講話中首先再次明確了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節點意義——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徵程,開創了改革開放全新局面,具有劃時代意義。
緊接着,習近平講話圍繞改革的原則和改革的方法兩大方面展開:
在改革原則上,習近平強調「守正創新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守的重大原則。」守正創新,更通俗的表述是,該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堅決不該。什麼是該改的?那些不符合時代發展新趨勢、實踐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的,且在改革時要突出經濟體制改革這個重點。什麼是不該改的?就是黨的全面領導、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民民主專政,「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這樣的改革原則,也與鄧小平的改革一脈相承。
在改革方法上,習近平提到三組關係的統一——改革和法治、改革和開放、部署和落實。法治和開放,被放置在了重要位置,這也是改革能否持續推進和最終成敗的關鍵。在這部分,習近平同時談到了破與立的辯證統一——破立並舉、先立後破,該立的積極主動立起來,該破的在立的基礎上及時破,在破立統一中實現改革蹄疾步穩。
在講話最後,習近平除了給各級官員提要求,還提到了凝聚社會共識的重要性,因為「廣泛凝聚共識、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對順利推進改革十分重要。」所以「要切實做好改革輿論引導工作,加強正面宣傳,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特別是加強面向基層和群眾的宣傳、解讀,及時解疑釋惑,回應社會關切。」
習近平講話之後,《人民日報》連發四篇評論文章,提供了更多關鍵訊息,比如在破與立的關係部分,該報評論除了提到破立並舉、先立後破,還增補了「不立不破」,且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更加突出破立並舉、先立後破,該立的積極主動立起來,而且要立得穩、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該破的在立的基礎上及時破、堅決破、徹底破。」此外,該報文章還重提「要堅持摸着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相結合。」
外界在看待習近平改革時,往往習慣於將其放在鄧小平改革的對立面,極端論者甚至認為現階段的改革已經「背叛了鄧小平」,而從以上改革的原則和方法來看,習近平改革與鄧小平改革的內在邏輯是一致的,並無「推倒重來」,更無「崩潰重建」。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副會長、四川大學講席教授房寧此前在接受《香港01》專訪談及鄧小平改革時,提到三個關鍵,這也中國和蘇聯改革不同結局的重大區別所在。
第一,「向前看」還是「向後看」。
在正式拉開中國改革開放大幕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中共召開了一次中央工作會議。在會上,鄧小平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發言,這被認為是對中國改革開放總綱領的闡述,它為中國改革開放定下了總基調。鄧小平看清了中國社會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存在主要問題和矛盾,他毅然決然地把中國人民的目光引向經濟建設,引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他相信,只有暫時放下是非恩怨,向前看,靠時間、靠生產發展、靠人民生活的改善,才能醫治國家創痛,撫慰人心。
第二,「兩點論」還是「單向度」。
中共關於改革開放有個「基本路線」,叫做「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一箇中心,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所謂「四項基本原則」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什麼在即將開始告別過去,走向未來的時候,卻要提出這「四個堅持」呢?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奧妙就在這裏!當時的中國要走一條新路,但新路怎麼走,改革如何搞,卻無人知曉。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的方法是,既然不知道改革什麼,就從不能改什麼入手。按今天的話說就是:為即將到來的改革設置「負面清單」,這是對改革的未雨綢繆,是風險防控。
這確實可以說是中國人的智慧,是鄧小平的智慧。他以辯證的思維方式看待改革開放,他把否定「文革」左傾路線與堅持四項原則「對沖」,並以此設為改革開放的邏輯起點。由此出發,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修正,儘可能把風險放置於可以調整控制的範圍之內。用鄧小平的話說就是:大膽改革,成功的推廣,發現錯誤趕快改!總之,鄧小平指導的改革開放的靈活雙向的。
第三,「摸石頭過河」還是「一攬子計劃」。
「摸着石頭過河」是中國改革開放時代的一句名言。它的意思是,在改革開放的探索中強調實踐第一,從問題出發,靠問題推動改革開放,而不是事先人為地制定一攬子計劃或搞什麼「頂層設計」。改革開放無現成經驗可循,改革現有制度和體制十分複雜,從問題出發可以避免主觀性、盲目性,可以避免系統性風險,將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風險置於可控範圍內。「摸着石頭過河」還有一層意思是經過試點,採用「試錯法」。中國改革開放從開始時就採取試點方法,如1979年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對外開放特區,對改革開放舉措進行實驗。在實驗、試點的基礎上穩步推進、逐步推廣。
雖然今天中國面臨的內外環境已經與鄧時代不同,但改革的原則和方法仍是有效的,且被實踐證明是符合中國實際和國情的。不同於美國選舉的鬧哄哄,中國改革看上去靜悄悄,但從鄧小平的改革到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難度都堪比一場「革命」。鄧小平時代的改革改變了幾乎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同樣也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當美國鬧哄哄的選舉遭遇中國靜悄悄的改革,在百年大變局的今天,或許人們也該靜下來好好想想:政治的終極目的究竟是什麼?如何才能實現這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