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淚》影評:借《孤星淚》之名寄意 每個年代都有悲劇與不公
親愛的朋友,請謹記,世界上沒有劣種或惡人, 只有壞的耕種者。
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撰寫作品「孤星淚」(Les Misérables)的其中一句,寫下了十九至二十世紀法國社會主義的實況,小說被改編成多部電影與舞台劇作品。比較為人熟悉的電影版本,是1998年由Liam Nesson與Uma Thurman等主演,以及2012年由曉治積曼(Hugh Jackman)與安妮夏菲維(Anne Hathaway)等主演的版本。
是夜觀看這部由法國導演Ladj Ly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以「孤星淚」作為故事的取材,寫下今天法國社會的不同現狀。《孤城淚》從人民的分歧走到社會的混雜,探討彼此之間的衝突,抑壓沉重的無奈,這究竟是誰的錯?
《孤》片故事發生於2018年,法國奪得世界盃冠軍後的一天,剛被調派到巴黎郊外蒙費梅伊(Montfermeil)的反犯罪警隊的Stéphane Ruiz,這天他跟隨同隊伍的Chris與Gwada一起出巡,了解當地的嚴重犯罪情況。警察與市民的關係,一直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更因為他們對不同種族的歧視和偏見,彼此經常發生互相之間的衝突。後來,Stéphane等人本來只為調查一宗馬戲團的小獅子偷竊案,但是這卻引來一連串的混亂和爭執,最終卻演變成一場意外,導致警民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
還未進場觀看此片之前,其實一直都十分好奇,為何電影會以「Les Misérables」命名呢?在腦海裡,《孤星淚》是一部音樂劇,甚至是一部以十九世紀為背景的電影,為何會變成一部海報上以法國嬴取世界盃,眾人民在香榭麗舍大道歡呼慶祝,引申著今日法國社會作為題材的電影呢?這也是此片讓人有感興趣進場的原因之一。
影片以2018年球迷們拿著法國國旗,懷著興奮愉快心情,一起追看世界盃的時刻作故事的開端,在街上歡呼的人民們,不分膚色,不分國籍,均舉國歡呼,國旗飄揚,眾人高唱馬賽進行曲,愉快地慶祝。正當這份高昂的氣氛瀰漫之際,鏡頭一轉便轉到主角Stéphane身上,他走到巴黎郊區Montfermeil,開始新的工作崗位,在這一天,市鎮裡龍蛇混雜,警察與市民關係惡劣,導致社會動盪,最終只會形成連串的反擊。他以旁觀者的角度,揭開了警察與市民之間的關係,反映出現實法國的社會景象。
更多政治相關的精彩影視作品文章:
以私謀權:凜冬烈火外必煲Netflix紀錄片!大數據=政治武器的世代
《孤》片的氣氛十分緊張,層層推進的故事舖排,營造著很沉重的壓迫,難以相信這是Ladj Ly首部編導作品,他在電影中充分地展現著劇情的張力,寫實的影像,從本來平平無奇的日常,漸漸帶出意想不到的嚴重問題,帶動著強烈的震撼,觀看電影之時,深深地被影像抑壓著,心情一直地沉澱直至完結的一刻,久未解開,一直地在自我反思。
電影的劇情裡,提及了法國於2005年10月的巴黎騷亂事情,導演Ladj Ly同年亦執導過一部關於這件事件的紀錄片《365 Days in Clichy Montfermeil》,從第一身的角度,記下了當時的情況,更為有說服力。《孤》片便是以這事件作為藍本,以劇情描寫在當地所發生的情況。
巧妙地,「孤星淚」的部份故事情節,就是發生在Montfermeil,導演亦是在該地成長,一脈相承,為影片添上強烈的說服力。片中其中的一位黑人少年,利用無人駕駛機拍攝了當中的意外發生經過,這角色仿似是導演的化身,從現實走到虛構的影像裡,重現當時的情況,以及過後所引申而成的衝突事件。
《孤》片以一場歡樂愉快的鏡頭作開端,片末則以一場沉重壓迫的衝突事件作收筆,這樣的首尾呼應的敘事方式,倒是出乎意料之外,這突顯出影片的完整結構,開放式的結尾,讓觀眾作出多一點的思考空間。這一場黑暗暴動的情節,沉重得令人喘不過氣來,看得咬牙切齒,直到最後一個鏡頭,導演也沒有一個給予答案,只以文中的第一句句子作結尾,就是要觀眾自行閱讀,誰勝誰負,重要嗎?
觀畢電影離開影院的一刻,沉重的心情久未平復,縱使看過不少這類題材的電影,但是《孤》片卻是有一份令人難以解開壓迫情緒的觀感。導演透過《孤》片,寫實地描寫今天社會面對的種族與階層問題,探討人性善惡,整體佈滿著繃緊和沉重的氛圍,人與人之間是否應該要充滿仇恨呢?能否互相被受尊重呢?這是電影最後帶來的訊息,讓觀眾們自我反思。
【本文獲「是日觀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