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6套各地「抗爭片」 不止美國、智利仲有港產電影
隨着近日反修例訴求持續延燒,令世界各國的目光不約而同聚焦香港這樣一塊彈丸之地。當政府的政策引發人民的不滿,大聲地展開訴求就是一種權力,但我們都希望能夠以和平的方式來進行溝通與談話,過多的謾罵與動粗對於事情本身並沒有幫助,希望這件事情可以和平落幕,雙方都可以找到一個可以接受的方式結束。在同一片土地下的人,這時候該做的不是團結一致嗎?今天盤點了幾部以「人民的聲音」為題材的電影,道出一個國家的根本——不是政府,而是人民。
1.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Our Youth in Taiwan)
太陽花學運又被稱作318學運、佔領國會事件,是指在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期間,由台灣大學學生與公民團體共同發起的政治運動。這次運動由抗議學生主導,佔領位於台北市的立法院,還曾一度嘗試佔領行政院。抗議運動的主要原因在於《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遭強行通過審查,而該協議被反對者視為將損害自身經濟,並且強化了中國的政治影響力。其他參與運動理由還包括要求民主程序、反對自由貿易等。
「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做為一個台灣人最大的願望!」紀錄片導演傅榆的感謝致詞讓我非常感動,今年的金曲獎最佳男歌手Leo王也以出生在台灣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擁有自由創作的權力為榮。《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紀錄下台灣不只有野百合學運,同時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同樣沒有失去是非的判斷能力,這就是人民的聲音。
2. 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Selma)
1965年3月7日,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的Hosea Williams,和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的John Lewis帶領600多人,從塞爾瑪步行87公里前往州首府蒙哥馬利市。遊行只走了6個街口,到達埃德蒙·佩特斯橋時,州警衛隊和當地執法人士便圍堵了手無寸鐵的遊行人士,有的甚至騎着馬,用棍棒、催淚彈、繩索、鞭子毆打人群。他們將人群驅趕回塞爾瑪。John Lewis被打暈。有其他16人被送入醫院。被打人群中包括AmeliaRobinson,她是當時民權運動的中心人物。8月6日,美國總統詹森簽署了1965年投票權利法案。該法案撤銷了人頭稅、文化考試和其他相關註冊考試。就使用相關考試的州郡,法案要求聯邦政府加以監督。非裔美國人註冊時若是受到阻撓,可以上訴當地或州法院。
無論你的膚色是什麼,政府都應該保有你身為人的權利,沒有人應該比較低等,人權成為了必須要給予的權力,《馬丁路德金:夢想之路》訴說了在黑人爭取人權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一環,成功讓美國黑人從此享有平等投票權,成為美國民主發展史的轉捩點。
3. 驕傲遊行 (Beyond Gay: The Politics of Pride)
為同性戀發聲達30年歷史的溫哥華同志大遊行總監肯柯蘭以「榮耀」為主題,不畏普世價值的反對與殘酷鎮壓,在全世界各地以同志遊行的方式,展開一連串爭取平等人權的同志運動。從同志運動發源地紐約開始,到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巴西同志大遊行,甚至橫跨美國洛杉磯、波蘭華沙、莫斯科、伊斯坦堡、斯里蘭卡、多倫多....等城市。
至此,同志大遊行已超越了單純的政治行動,並成功的影響了全世界。同志運動不只是彩虹旗與華麗的主題派對,更是關注全球人權平等極重要的革命行動。在他們持續不懈的努力下,即使面對來自各國輿論的反抗與血腥鎮壓,仍然獲得人權組織的高度重視,更為全世界注入跨越性別、真正人權平等的真諦。
由掃毒講到無間道!論千禧年後警匪片:原來那些年,警察仲有得揀
以私謀權:凜冬烈火外必煲Netflix紀錄片!大數據=政治武器的世代
4. 向政府說不 (NO)
經歷多年軍事強人皮諾切特的獨裁統治,1988年智利舉辦公投,人民要用「Yes」或「No」決定未來八年是否繼續受強人統治。面對壓逼的政權,還有麻木冷漠的人群,反對黨領袖請來年輕廣告人,動用一系列廣告和宣傳來傳達反抗信念,喊「No」要自由。這一回,他們的戰場就在人民眼皮底下,讓視覺尬政權,奔放彩虹圖案對上冷硬政治口號,用想像力解放鐵幕之下停止跳動的心。
「快樂本身,還有什麼比快樂更快樂?」人民的聲音與國際間的壓力,成功讓智利從獨裁統治成為民主國家的重要時刻。
5. 1987:逆權公民(1987: When the Day Comes)
1980年代,身為首爾大學語言學系學生會會長的朴鍾哲,投入校內反對全斗煥政府獨裁統治的民主抗爭活動,同時試圖為1980年爆發的光州事件平反。朴鍾哲於一次活動集會中被捕,並遭治安機關非法拘禁;審問過程中,他始終拒絕供出同夥的下落,並因此遭當局指為赤色分子,並刑求拷打。朴鍾哲最終於1987年1月14日上午11時左右在治安機關以水刑逼供期間窒息,經吳演相醫師確認死亡,得年21歲。朴鍾哲死亡的消息最初遭當局刻意封鎖。事跡敗露後,韓國境內爆發大規模的民主抗爭運動,史稱六月民主運動。
相關的六月民主運動有非常多部的電影,每部電影講的時間點都不同,而主角的角色也都不同,像是《逆權大狀》當中的律師,《逆權司機》當中的司機為了讓光州的事情被曝光而冒險,《華麗的假期》以人民為主題的大型抗爭,透過電影的紀錄讓我們無法忘卻這些曾經發生過的事,並珍惜現在得來不易的民主。
6. 十年(Ten Years)
《十年》由五則各自獨立的電影組成,並各自由不同導演拍攝。電影主要描述香港民主人權、言論自由與本土文化遭到侵蝕的狀況,進而預言十年後(2025年)香港可能的狀態。起源來自香港導演伍嘉良的紀錄片《趁還有墟》,在紀錄片拍攝時,因頻頻接觸香港街坊鄰居,互相交流對香港現況的唏噓,逐漸醞釀出想法,延伸出本土獨立電影中的5個故事,帶出10年香港的省思:究竟10年過去,香港的社會進步或是裹足不前?
其中,郭臻導演的《浮瓜》描寫中國政府為了在香港推行國家安全法,政府竟然自導自演,在五一節慶日上演刺殺議員的恐怖攻擊事件,希望藉此強調推行國家安全法的必要性。黃飛鵬導演的《冬蟬》描述一對戀人無力抗爭拆遷,保育的建築走至盡頭,只好將消失的一切製成標本。歐文傑導演的《方言》則是描寫香港本土計程車司機,因為不會講普通話遭到歧視,藉此顯露香港本土語言遭到鄙視,與哀悼香港本土語言的流失。
周冠威導演的《自焚者》描寫追求港獨者認為,英國有責任幫香港人討回公道,因此抗議人士在英國駐香港領事館前自焚,希望藉此行動發聲,喚醒香港人的自覺意識。有人知道香港有本地農場、有本地蛋嗎?伍嘉良導演自己的作品《本地蛋》,則以香港本地雞蛋農場的生存比喻香港本土價值的消逝,不過,此時的香港孩童卻變身紅衛兵,檢舉批鬥不應該存在的香港舊文化等等。
能夠用電影來記錄抗爭是一件相當幸福的事情。到底由什麼時候開始,連可否記得這些過去都成為需要被允許的權力?雖然身處的國度不同,但對於正確的事情與錯誤的事情應該是相同的,你可以支持你想支持的國家甚至法條,但我們也有說不的權力,能夠擁有不同的聲音互相碰撞,不也是民主給予我們的人權之一嗎?
【本文獲「Outer_MovieTheater」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