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指數|超過這數值留神! 認識3類常見癌症指數 一類檢查亦要做

撰文:吳梓楓
出版:更新:

癌症一向是本港頭號殺手,定期體檢是及早發現癌症的方法之一。不過,對於身體檢查中常見的癌症指數,大家又認識幾多?

適當運用癌症指數,有機會及早確診癌症,避免延誤診治時機。(Shutterstock)

癌症指數助及早確診癌症

據醫管局最新數據顯示,本港2019年癌症新增個案達 35,082 宗。相比 2009 年的 25,977 宗,過去十年的升幅達至 35%。平均每日有 96 人確診癌症。當中五大常見的癌症分別為為肺癌(佔 15.9%)、大腸癌(15.8%)、乳腺癌(13.7%)、前列腺癌(7.2%)及肝癌(5.3%),合共佔全港癌症新症個案約 58%。當中,有部分癌症是可以透過篩查而及早發現,愈早發現,治癒率或愈高,當中身體健康檢查時的「癌症指數」指標絕對功不可沒。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受訪指,當身體出現腫瘤時,會過量地分泌一些蛋白質。而醫生就可利用這些蛋白質的水平,評估病人患癌的機會、病情、接受治療後的效果,甚至治療之後的病情跟進。因此,若適當運用癌症指數,有機會及早確診癌症,避免延誤診治時機。

李兆康醫生又分享一宗個案指,60多歲的王先生做定期身體檢查時,當時醫生建議他同時檢查前列腺癌指數,豈料得出的結果是10(4以上屬於偏高,愈高愈有機會是癌症),於是醫生安排他做磁力共振檢查,並抽取前列腺組織化驗,最後確診早期前列腺癌,接受了手術切除前列腺,達到根治的效果,生活大致如常。

因此,如果沒有這些癌症指數的話,醫生就不容易判斷病情。因為康復的病人不可能每月安排照一次電腦掃描或抽組織檢查,但有了癌症指數,醫生就可以根據癌症指數的水平決定是否需要做其他檢查,以及最適合的檢查時間。

▼同場加映,醫管局早前公佈本港最新癌症數據(按圖 👇👇👇):

+7

相關文章:肺癌|擊敗大腸癌成本港最常見癌症 早期症狀難發現確診已中晚期

三大常用癌症指數

李兆康醫生介紹指,現時有很多種癌症指數,適用於不同癌症,其中3種比較常用的包括:

1. 甲類胎兒蛋白Alpha feto protein(AFP)

一般來說,肝癌會過量地釋放這種蛋白質,所以可以成為一個癌症指數。例如乙型肝炎帶菌者,患肝癌的風險遠高於非帶菌者,但醫生不會替乙型肝炎帶菌者定期抽肝組織檢查,而定期檢查AFP就簡單得多。若病人的AFP指數很高,例如超過500,醫生可以判斷病人肝臟裡很可能有一個惡性腫瘤。

2. 前列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

和甲類胎兒蛋白是同一道理,是由前列腺所分泌的一種蛋白質。當男性年紀愈來愈大,PSA就有機會逐漸上升,很多時一些病人年紀漸長或前列腺出現肥大,PSA也會比正常為高,但如果高於20,甚至超越100,其實醫生差不多可肯定病人身上有前列腺癌,因為單純年紀和前列腺肥大,PSA很少會高至20的。

3. 癌胚胎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CEA很多時會在腺癌類病人身上發現,例如肺癌和腸癌這兩種癌症裡面的一哥和二哥,很多時都會用CEA作為參考的癌症指數。

▼同場加映,近年治療乳癌的方法不斷推陳出新,當中包括以下兩款方案:(按圖了解👇👇👇)

+4

相關文章:乳癌|續成本港最常見女性癌症 蛋白抑制劑、免疫治療助增存活率

癌症指數非診斷癌症惟一標準

癌症指數一般都是驗血就可以得知,很多時市民在坊間做身體檢查,檢測出癌症指數高時。醫生會開始警覺,並和病人商議,安排做進一步的檢查,例如甲類胎兒蛋白高的話,可能會安排病人做超聲波、電腦掃描;如果前列腺特異抗原高,泌尿科醫生會安排病人抽取前列腺組織化驗;CEA高的話,醫生會安排病人做大腸內窺鏡檢查、照肺等,這些都是根據癌症指數高而作出進一步檢查以確定身體裡面是否有腫瘤的情況。

但值得留意的是,如果身體檢查時這些癌症指數的水平是正常的話,其實也並不代表病人身上沒有癌症。因為也有病人身上雖然有癌症,並且已經確診,但癌症指數水平卻沒有升高,所以癌症指數並不是可百分百作為診斷癌症的惟一標準,必須結合其他情況接受檢查。

因此,除了抽血檢查癌症指數外,李兆康醫生亦建議也需要定期做一些影像檢查,例如:

女性的乳癌:最好是在45歲開始定期做乳房造影
子宮頸癌:考慮定期做拍氏抹片檢查
腸癌:50歲以上人士應考慮定期做大腸內窺鏡檢查
肺癌:可考慮照低劑量的電腦掃描,看看肺部有沒有不尋常的陰影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受訪者提供)

▼同場加映,觸摸收據都會患乳癌?(按圖 👇👇👇)

+1

相關文章:乳癌|接觸收據後摸口鼻易乳癌?浸大:一種成份肇禍兩物品也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