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屁|忍屁不放會回流?臭屁不響有科學根據 特別臭可能患大腸癌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試過被人發現自己放屁而感到尷尬嗎?其實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有研究指人每天會放屁5至10次,甚至14次至20次。屁的聲響、氣味和頻率可以反映消化系統的狀況及潛在疾病,是另類健康指標,我們當然不應輕視它。本文將分析屁的形成和成分,探討屁與健康的關係,更會拆解「響屁唔臭、臭屁唔響」之謎。

屁的聲響、氣味和頻率可以反映消化系統的狀況及潛在疾病,是另類健康指標。(圖片:shutterstock, nownews)

屁的形成分兩大類 僅1%成份會發出臭味

屁的形成主要分兩類,第一類是食物在消化系統中被細菌處理、發酵、分解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氣體,這些氣體累積下來,就會變成屁排出體外,這類屁佔75%;其餘25%屁則來自血液循環中產生的氣體走入腸道,或是其他途徑,如鼻或嘴走入人體的氣體所形成。

其實除了正常呼吸之外,空氣會在我們進食和說話時,經口腔進入人體。而空氣經口腔進入人體後,除了人體所需的空氣外,多餘的空氣需排放出體外,於是便透過打嗝釋出,或經過消化系統轉化成屁,排出體外。

大部分屁是食物在消化系統中被細菌處理、發酵、分解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氣體,這些氣體累積下來,就會變成屁排出體外。(圖片:businesstoday)

正常屁的成分中包含59%的氮、21%的氫、9%的二氧化碳、7%的甲烷、4%的氧氣,這些氣體並不會產生異味,只有剩餘的1%成分會產生臭味,就是硫。至於放屁時之所以會發出聲音,是因為肛門的括約肌產生震動,再結合臀部碰撞的聲音,便形成了放屁聲。

響屁唔臭臭屁唔響 原來真有科學根據

說到屁,大家都會想到「響屁唔臭,臭屁唔響」,這句話背後當真有科學根據。屁的聲響和臭味主要取決於氣體成分的比例,而氮、氫及二氧化碳等氣體其實並無臭味,屁臭味主要是來自硫。

硫來自腸道的細菌,當這些細菌處理、發酵腸道的食物時,過程中會釋放出含有硫的化學物質,這些含硫的化學物質帶有臭味,就是屁臭味的來源。至於為甚麼「響屁唔臭」,主要是因為當氮、氫及二氧化碳所佔的比例較高,稀釋了臭味氣體,屁便會較響而不臭。

「響屁唔臭,臭屁唔響」這句話有科學根據,與氣體成分的比例有關。(圖片:heho)

如果屁當中的氮、氫及二氧化碳所佔的比例較低,硫沒有被充分淡化,屁就會較臭;而這類屁的體積較小,因此聲響也較小,甚至沒有聲音,所以「臭屁唔響」。簡單而言,屁的硫愈多,屁就愈臭。

而氣體的比重,往往與所攝取的食物有關。植物性蛋白質食物,例如番薯、蘿蔔等,在分解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令屁不臭;而動物蛋白質、蛋類、大蒜等食物,經细菌發酵後會產生硫化氫、糞臭素等惡臭氣體 ,變成臭屁 。

屁味和頻密度有助判斷健康狀況 改善飲食可減少臭屁

屁雖然會發出聲響和異味,但千萬不要以為無屁就是好事。上面提過,屁是存在於腸道的氣體,不排出來便會積聚在腸道,導致腹脹難受。有英國醫生更指,忍屁的話,屁會重新進入血液中,並隨着呼吸再被呼出,即是變成令人更反感的口氣。從中醫角度而言,放屁將體內多餘氣體排出,是氣通的表現;而放屁少的人通常都有腹脹及便秘問題。如果長期無屁又肚痛,可能患有腸打結或梗塞,以致氣體無法排出。

事實上,屁味亦有助我們得知自身的腸道健康。略帶硫磺味是正常的屁味;臭雞蛋味反映腸道內有過多未被消化的食物;糞臭味反映蛋白質肉類攝取過多;排水溝味反映腸過內有細菌感染;魚腥味意味著消化道可能有出血甚至惡性腫瘤;而腐肉臭味最嚴重,可能與阿米巴痢疾或潰瘍性結腸炎有關。

有胃炎或胃潰瘍等情況,屁就通常不臭;而有腸胃炎、消化不良、腹瀉、腹痛等症狀,屁會又多又臭。(圖片:lagacetadesalamanca)

除了氣味,放屁的頻密程度也與健康息息相關。經常放屁大致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進食澱粉類食物較多,在腸道產生較多二氧化碳,導致放屁增多,是正常現象。這也解釋了為何素食者特別多屁,因為番薯、豆類、粟米、麵食等都屬於澱粉類食物。另外,乳糖、麥芽糖、果糖、啤酒、香蕉及蛋類等食物也容易導致細菌發酵形成氣體,增加放屁次數 。

另一個原因則有可能與胃部健康有關,例如有胃炎或胃潰瘍等情況,屁就通常不臭;而有腸胃炎、消化不良、腹瀉、腹痛等症狀,屁會又多又臭。另外,如果有胃腸出血或晚期腸癌,屁會異常惡臭。

不想經常放臭屁的話,最直接方法就是適量減少進食會在腸道轉化成硫的食物,例如蛋和肉類。(圖片:foodingredientsfirst)

不想經常放臭屁的話,最直接方法就是適量減少進食會在腸道轉化成硫的食物,例如蛋和肉類,並以飲食均衡、多菜無肉為原則;進食時要細嚼慢嚥,以免過多空氣經口腔進入腸道。此外,每天吃一杯乳酪,也有助改善腸道健康,減少臭氣形成。

Reference:HK01,ETTODAY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