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年輕人同樣「成功需父幹」 6組數據道出殘酷真相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近年香港人除非是高薪一族,否則上車靠「三幹」--父幹、母幹、祖宗幹是常識。其實世界各地樓市都出現問題,樓價已經和年輕人的收入水平脫節,英國年輕人也深受其害。
《BBC》找來了英國財政研究所(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的Andrew Hood,以數據說明樓市和經濟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原來,現今年輕人無論薪金增長及財富累積速度,都遠遠不及上一代人,上車、退休對他們來說難以負擔,令相對於上幾代人,現今80後、90後父母有多少財富比以前更見重要。
以下便是英國財經研究所的分析,為方便計算,當中的金額全數化作2014至2015年的價格。

全球年輕人也面臨上車難、搵食難,英國人「父幹」愈來愈重要,家族資產某程度上決定了起跑線。(路透社)

1.個人收入大不如前

理論上,經濟一直發展,年輕人的收入會超過上一代同年紀時的收入。舉例來說,以扣除住屋開支之後的家庭收入中位數來計算,1960年代出世的人到了28歲時家庭年收入為2.07萬英鎊(約20.37萬港元),對比1950年出生的人,28歲時家庭年收入僅1.49萬英鎊(約14.67萬港元)。

但好景不常,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情況完全不同。1970年代出生的人,到了28歲時家庭年收入有2.81萬英鎊(約27.66萬港元),但1980年代出生的人,到了28歲時家庭年收入僅2.73萬英鎊(約26.87萬港元)。

以出生年代分類 到28歲時平均年收入

註:英國財政研究所數據,單位為英鎊,金額全數化作2014至2015年的價格。

香港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2015年20至29歲的男女,每月平均收入為1.3萬及1.17萬元,而2006年則為8,500及8,000元。看似增長不俗,但相對於樓價的升幅還差得遠。

如果收入減少的同時,住屋及其他物價減得更多,或是收入增長高過物價增幅,消費能力其實會增加。但實情是,住屋及其他消費價格飛漲,超出了人工增幅,令80後的一代實際消費能力弱過上一代。

英國80後的一代收入下降,再加上物價飛漲,令他們31歲時累積的財富只有了2.75萬英鎊。﹙路透社﹚

2.累積的財富減半

英國80後的一代收入下降,再加上物價飛漲,直接令他們31歲時累積的財富遠較70後31歲時的資產為少。前者只累積了2.75萬英鎊(約27.07萬港元),後者則累積了5.35萬英鎊(約52.66萬港元)。

最主要的原因,是70後到了31歲時已擁有房產及不少退休金,而80後則還是兩袖清風。

70後和80後 31歲時累積的財富

註:英國財政研究所數據,單位為英鎊,金額全數化作2014至2015年的價格。
調查指,英國25歲人口之中只有20%人擁有自置物業,遠低於20年前的46%。﹙路透社﹚

3.年輕人置業困難

80後累積財富較難,一大原因是買不起樓。從一個大數據就看得出來,每100個50後,到30歲時就有62個人已經置業,60後這個比例降至60%,70後降至56%,80後則只剩下41%。

2016年12月,英國地方政府協會(Local Government Association)報告表示,25歲人口之中只有20%人擁有自置物業,遠低於20年前的46%。

80後累積財富的速度遠不如前,難以儲夠首期上車,而上車難又令年輕人趕不上藉樓價上升而財富增值的機會,反過來又減慢了累積財富速度,與上幾代人薪金與樓價齊升,享受雙重「直升機式」升值的情況完全不同。

英國人30歲擁有自置物業比例

註:英國財政研究所數據。

4.租金收入比例增加

買不起樓,適齡結婚的80後男女要不是與父母同住,就是搬出來租樓。不過,26至30歲的80後要用28%的收入來交租,比例遠超40後的10%、50後的13%,60後的22%,以及70後的26%。

租金開支上漲,亦影響了80後儲錢支付首期。

而香港2016年租金與收入比率亦較2006年大升,私樓的比率由25.2%升至30.7%,每月租金中位數亦5,100元大升至1萬元,而同其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則由1.71萬元升至2.489萬元。即是說,收入雖然增加,但租金負擔升幅更大。

這種情況更是惡性循環,因為多人租樓而令租金回報提升,是樓價上升的其中一個因素,而樓價因此上升,令更多年輕人買不到樓被迫租樓。

而父母有樓的80後可以與父母同住,避過樓市狂潮,其實也是利用父母資源,可以說也是靠父幹的一種。

英國人在26至30歲時 租金佔收入比例

註:英國財政研究所數據。
調查發現,英國的退休計劃已大不如前。﹙路透社﹚

5.退休金縮水

累積財富不足的另一個原因是退休金縮水。原來60年代的員工可以得到待遇固定型(defined benefits)退休金,也就是僱員退休之後,按照僱員平均或最後工資,按比例定期支付退休金的計劃,簡單來說即是「長俸」。

現在的公司已經沒有這個計劃,取而代之是金額大不如前的退休計劃。37%的60後在32歲時擁有這種長俸退休金計劃,但80年代初出生的人只有10%還可享受這項計劃。

註:英國財政研究所數據。

對於長俸的概念,香港上一代公務員不會陌生。自1999年起,政府推出公務員體制改革,一次過取消新入職公務員的長俸待遇,全數轉供一直被指不足以退休生活的強積金,還大削房屋津貼、退休後醫療津貼及子女教育津貼。

如前所述,年輕人累積財富的速度大不如前,他們未必可以儲到足夠退休金,結果可能要依靠政府支緩,或者需要消耗父母剩下的財產才能生存。

6.愈有錢就愈有父蔭

人工低、租金貴、置業難、退休慘,年輕一代愈來愈倚重繼承遺產。不過,對不起,遺產似乎也只是有錢人的專利。

以70後來說,最富有的20%人口之中,有87%預計自己會繼承上一代的遺產,而最貧窮的20%只有58%人是這樣想,因為他們的上一代可能根本沒有財產可言。財富不單是累積的,更是跨代、跨幾代般累積。富裕家庭年輕人的起跑線早就在終點旁邊,與家境一般的年輕人起跑線愈來愈遠。

對於富裕家庭,靠父幹提供資金、人脈當然比自己由零開始較順利,對於貧窮家庭,父母的一分一毫隨時是救命錢。「你快樂過生活,我拼命去生存」,無論貧富,這些年輕人也難以離開父母的影子。

英國70後預計會繼承遺產比例

註:英國財政研究所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