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顯赫祖宗福澤六代 家底厚能力差 較聰明窮孩子成功
近年,愈來愈多年輕人慨嘆「上位難」,社會向上流動性很低,令「成功需父幹」、「贏在起跑線」的說法不脛而走,最近更有家長爆出「贏在射精前」的金句。
無論什麼金句,背後多少與「玻璃天花效應」(Glass Ceiling Effect)有關。所謂「玻璃天花效應」,套用在「上位」上,是指下層永遠無法上流,猶如一個看得見,但觸不到的天花。不過,你有冇想過「玻璃天花」的反面是什麼?其實就是「玻璃地板」(Glass Floor),豪門很難淪為低下階層。有研究指出,這個「地板」,可保上層家族最少要經過六代才會慢慢消失!
經濟規模擴大 與上代比相對上流
要論述兩個效應,先要認清各種社會流動情況。當經濟規模擴大,新公司開張、舊公司擴張,社會有很多新就業機會,中高層管理人員及律師、醫生等專業人士需求大增,於是社會整體向上流的機會亦大增。這情況之下,如果與父母縱向比較,相對流動性會增加,你的收入與社會階層已比父母高了。
情況就與80年代至90年代香港的情形一樣。
考獲專業資格 上流幅度較大
另一種叫絕對流動性,意思是與同世代的人橫向比較。在80至90年代,專業人士需求大增,部份家庭背景清白的人,透過讀書考獲專業人士資格,相對於其他人來說向上流的幅度更大。當時是一個上層家族保持上層,而下層家庭有足充往上流機會的年代。
但近年幾次金融危機之後,是完全另一種情況。經濟停滯不前,新企業、新職位特別是中高層職位不足,創業門檻亦愈來愈高。社會高層的「容量」沒有增加,下層要擠進上層的機會自然減少。要擠進上層,不免要把上層的人拉下來。
但有這麼容易嗎?英國《金融時報》一篇文章,就講到原來對下層來說有玻璃天花效應,對上層來說,一直都有玻璃地板效應。
佛羅倫斯世家 600年後仍是精英
文章引述意大利銀行(Bank of Italy)一項研究,對比佛羅倫斯一些姓氏在1427年與2011年的的境況變遷。由於一些姓氏只在特定地區才有,1427年的時候只屬於一些上層家族,研究可以反映這些家族有沒有沒落。他們發現,2011年最高收入的5個姓氏,在600年前已是精英階層,當時這些姓氏是律師等社會精英,或是羊毛、絲綢等顯貴行業公會的成員。有跡象顯示,在銀行及法律行業,有些家族世世代代把持高位。
情形不只在佛羅倫斯發生,全球多項追從較為罕見姓氏的研究顯示,從瑞典到中國都有類似情況。而以英國為例,上層家族最少要過六代才會逐漸消失,「富不過三代」或者只是低下階層一廂情願的自我麻醉。
這就是玻璃地板效應,一但成為上層階級,幾代都會是上層階級,不容易變成下層。
家底厚能力差 較聰明窮孩子成功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社會排斥性分析中心(Centre for the Analysis of Social Exclusion)研究當中的情形。去年發表一項研究,比較出生於1970年的英國孩童日後的變化。這些孩童5歲時做了一個認知測試,部份表現良好,部份表現糟糕。在他們42歲的時候,在認知測試中得分較低,但有富裕父母的人,在勞動市場的社會階級優於那些父母較窮但表現優異的孩子。聰明的富家子弟,42歲的社會階級也比較聰明的窮孩子高。
該研究得出結論,富裕家庭從社會資本、私立學校到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多種強大因素結合起來,幫助他們的孩子取得成功。
到此為止,就知道為什麼現時的家長不單要贏在起跑線,還要贏在射精前,每當幼稚園及小學報名入學,名校門口必定大排長龍。來世投胎也要緊記,投進豪門去,起跑線就會前一大步。
幫聰明窮孩子一把? 既得利益者反對
但有沒有辦法幫助一些有天份但家庭貧窮的孩子?這是很難做到的。現代家長要小朋友自細學習多種技能,外人已很難分辨這是先天的天份還是後天的操練成果。不過仍有人願意去試一試,英國公司Rare推出了一個數據分析產品,在考慮對象背景之後再衡量他的成就。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歡迎這種做法。英國內閣辦公室部長上月提出,考慮求職者的學校和家庭背景時,著名私立學校伊頓公學(Eton College)校長Waldegrave勛爵說這是歧視來自私立學校的畢業生,威脅要辭去保守黨黨鞭。
在這個欠缺增長的世代,上流下流是零和遊戲,大家都只有爭這個不能造大的餅。文章最後結論,低下階層要向上流,我們就要將更多上層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