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不贊成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隨機實驗法」

撰文:遲精蕊
出版:更新:

《新京報》周日(20日)報道,201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阿比吉特·巴納吉(Abhijit Banerjee)、埃絲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邁克爾·克雷默(Michael Kremer)所倡導的實驗方法——「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備受爭議。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也發表了看法。

林毅夫表示,他並不贊成隨機實驗的方法,並表達了擔憂:「現在不做隨機控制實驗,文章就很難發表了,這就可能會把我們整個發展經濟學界的努力引到歧途上。」

林毅夫表示給出了兩方面的解釋。

第一,醫藥的新藥可以做隨機控制實驗,但藥品跟援助項目有不同。一個藥是不是有效,基本上是人的基因決定的,人的基因99.999%是一樣的,所以這個新藥如果在隨機控制實驗當中被證明是有效的,上市以後基本上應該都有效,只有極端個例無效。但是這些援助項目,比如一個村子裏面,如果要讓病人來看病,要獎勵他他才願意來。如果要給他一個獎勵,可能給紅豆的獎勵就有效,但是給綠豆或者是花生,這些窮人可能就不願意來。而到另外一個村子,可能給紅豆的獎勵也無效了。這是因為每個地方的社會、經濟、文化、歷史都不同,所以,隨機實驗的方法在一個地方有效,到了另外一個地方就無效了。因此,做隨機控制實驗看起來很科學,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種實驗在這個村子的運用確實很科學,但是在這個村的研究並沒有辦法推廣到其他村,更別說推廣到全中國或者是全世界。「如果用這種方式做發展政策的話,全世界有幾百萬個村,就要做幾百萬個隨機實驗,更重要的是願不願意來看病的實驗中的變量不只是一﹑兩個,可能是成千上萬的,那(隨機實驗)怎麼可能去成功?」

林毅夫進而提出,花很多錢去做幾百萬、幾千萬個的隨機控制實驗,並不見得能夠讓這些國家發展起來。他以北非的教育水平為例指出,北非的教育水平在這些年發展得不錯,但是沒有就業,一部分人可能會跑去歐洲,但是絕大部分人還留在當地。這些人會用推特(Twitter),但是沒有工作,心裏很不滿。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點生活問題可能就會變成大的社會問題,成為政治不穩定的因素,而這些是因為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讓地方發展起來的問題。「從大的方面看,發展起來的國家,哪一個是做隨機控制實驗的?」林毅夫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