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管倡貨櫃碼頭設施共享 料貨船輪候時間將縮減一小時

撰文:文顥宗
出版:更新:

恒生管理學院發表研究報告,建議本港貨櫃碼頭營運商共享泊位、吊機和貨櫃堆場等設施,並在基礎設施和操作系統上合作。研究顯示,協作模式可令碼頭地面交通流量減少49%,並為船公司每年減省約8,800萬元開支。

船公司每年可減省8800萬開支

該項研究就貨櫃箱在不同碼頭之間的往來運輸(ITT)進行優化模擬測試。共模擬了6種貨運旺季及淡季的情景,以推算碼頭營運商在有協作和沒有協作情況下所需的ITT次數。結果發現,實施協作模式後,ITT次數可大減29.1萬次,佔現時ITT總數約49%。根據每個貨櫃箱ITT平均收費約300元計,此舉可為船公司每年節省8,800萬元,二氧化碳排放量亦能減少40%,而每艘貨船的輪候時間可大幅縮減1小時,有望提升本港碼頭對船公司的吸引力。

恒生管理學院決策科學學院院長梁志堅表示,本港貨櫃吞吐量近年連續下跌,去年於全球排行第5位,今年形勢亦不樂觀,預料將再下跌至第6或第7位,碼頭營運商應加強合作,並達致資訊共享,提升碼頭營運的效率。

梁志堅(右)指出,今年本港貨櫃吞吐量或將繼續跌至第6或第7位。(文顥宗攝)

恒管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講師馬凱琳解釋,近年香港貨櫃碼頭的中轉貨佔比不斷提升,加上船公司組成三大航運聯盟、貨船容量提高等因素,令不少貨櫃抵港後,須由貨櫃車載往轉往另一碼頭上貨,令葵青貨櫃碼頭變得擁擠,不利碼頭的營運效率及競爭力。

倡因應航運聯盟重新劃界

除此以來,研究亦建議一改現時葵青貨櫃碼頭根據營運商劃界的機制,因應三大航運聯盟劃成三大區域,方便碼頭處理中轉貨櫃。恒管決策科學學院副院長黃惠虹表示,海外碼頭普遍由單一營運商負責,故此不存在ITT問題,惟葵青貨櫃碼頭則由多間公司分別營運,故此必須合作應對ITT挑戰。

黃惠虹認為,隨着中美貿易戰影響陸續浮面,估計本港貨櫃碼頭舌吐量將會降低,為碼頭改變營運模式提供寶貴時機。她續指,恒管早前已與五大碼頭營運商交流,對方普遍持開放態度,未來亦會將報告呈交政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