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發局:逾9成大灣區企業部署供應鏈轉型 特朗普2.0促港覓新合作

撰文:鄭文玥
出版:更新:

貿發局夥大華銀行(香港)聯合發佈大灣區供應鏈研究報告,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成受訪於大灣區內製造業的企業,已完成或正進行供應鏈轉型。整體而言,採購是最多企業有意調整的方向,錄得87%的認同,其次則是運輸和生產。

東盟成為大灣區企業的海外首選,當中84%的受訪企業,將維持或者擴大在東盟地區的生產或採購業務。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特朗普上場潛在的貿易與地緣政治風險,或促使企業更積極尋求Trade Diversion(貿易轉移),抵消傳統市場風險。

84%受訪企業將維持或擴大在東盟生產採購

研究通過對600多間大灣區企業調查,於去年第三季完成,調研結果顯示,大灣區企業開拓東盟市場的意願強烈,且集中於生產或採購業務,當中84%的受訪企業,將維持或者擴大在東盟地區的生產或採購業務,較2023年的31%上升超過50個百分點。

另外,有73%受訪企業表示將會維持現有或開展市場銷售業務,不過較2023年的85%,減少了12個百分點。東盟市場深獲青睞,主要受惠於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良好,包括「一帶一路」等經濟協定所帶來協同效應。

貿發局續指,在東盟市場,越來越多此前關注較少的市場,吸引到更多興趣。當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為目前及未來業務的熱門地點。此外,菲律賓和柬埔寨等國也逐漸受到關注。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成受訪大灣區製造業的企業已完成或正進行供應鏈轉型。(資料圖片)

貿發局:供應鏈重整非只因地緣政治 港可拓新合作

對於特朗普2.0,潛在的關稅貿易爭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地緣政治並非供應鏈重整的唯一原因,早在疫情時,供應鏈已經遭受極大衝擊,全球企業都意識到,供應鏈不可過分集中,否則任何一個關節出現問題,將殃及全球,令企業都重視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她認為,即便特朗普言出法隨,加徵環球貿易夥伴的關稅,短時間確實可能影響整個環球貿易的流動,但會加速Trade Diversion(貿易轉移)。她以2017至2023年情形為例,期內美國從中國內地的進口減少15%,從香港進口減少43%;但對比內地在國際貿易的表現,從2017年左右的12.7%反而升至14.1%,環球整體的貿易份額沒有減少。

就香港而言,對比2017與2024年,香港整體貿易出口上升18%,但來自美國、歐盟的生意減少7%。不過,香港來自墨西哥的生意增長就高達40%,足以見到透過新的貿易夥伴、新的地區合作,可抵消了傳統市場的壓力,特朗普的關稅隱憂,或更促進此種轉型。

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認為,特朗普上場潛在的貿易與地緣政治風險,或促使企業更積極尋求Trade Diversion(貿易轉移)。(資料圖片)

難找到合適或有能力的當地服務提供者 被視為最大挑戰

調研續指,有72%的受訪企業正積極強化供應鏈韌性,尚未開始的企業也計劃在未來兩年內,推出相關計劃。

而企業也面臨挑戰,難以找到合適或具備相關能力的當地服務提供者,據調查結果顯示,被認為是最大挑戰,有32%的受訪企業表達了此種觀點。另外,企業也關注數據安全問,以及難以找到具備所需專業知識的人才,支持上述觀點的企業比例均為25%。

未來2年大灣區ESG投資額將增25%

此外,98%的受訪企業計劃未來2年增加或維持ESG方面的資金投入,較2023年高4個百分點。且投入預算也明顯增加,平均金額約為46.3萬港元,較2023年的37.1萬港元增加約25%。

多數大灣區企業主力在內地擴充生產設施。(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