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中美關稅戰 港反迎機遇 供應鏈之父倡「四流」布局
香港位居貿易要衝,然近年卻光環漸失,碼頭吞吐量跌出全球十大,引得市民興悲歌之歎。偏雪上加霜,特朗普將正式入主白宮,其競選時便已放話,將對華大舉加徵關稅,本港居於其中,恐亦難獨善其身。
不過,出身本港,被譽為「現代供應鏈之父」的美國史丹福大學商學院運營、資訊及科技Thoma講座教授李效良,卻力排眾議,撐危中有機。他認為,環球對中美關係緊張的憂慮,反給香港帶來機遇,明言香港可從供應鏈理論中的「四流」部署,擔任全球貿易的控制中心。
特朗普2.0|供應鏈之父料加關稅「雷聲大雨點小」 授應戰策略
貿易戰引發供應鏈重整 港居中反迎機遇
供應鏈理論中,素有「三流合一」之說,即物流、資金流、資訊流。李效良坦然承認,香港受面積影響,物流難免受限。貿易戰前,中國內地已然成為「世界工廠」,商品製造裝箱都在深圳、上海等地即可完成,不必經過香港,港吞吐量難免受壓。
但貿易爭端,繼而引發供應重整,邁向「中國+N」的路徑,即令加工、裝配等僅需勞動資源的流程,移送至印度、越南等國完成,貨物將流向東南亞等地再加工。而東南亞許多國家港口尚不成熟,香港居於其中,優勢就會較深圳港等更顯著。
再談資金流,李效良直言,傳統的大型企業,可以借貸補充資金,但重整後,印尼、菲律賓、柬埔寨等國家,以中小型工廠為主,融資更為困難。此時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資金流的優勢就可彰顯。
港可作「資訊流」控制中心 AI想象空間巨大
最重要的,便是資訊流,李效良指出,供應鏈流程越複雜,對資訊的要求就越高,香港可作為控制中心存在。而在資訊流中,數據又只是表面,相信香港對於東南亞、美國等認知,將勝於內地城市。
依照多年在美國生活的經驗,他續解釋稱,美國出入會有重重關卡要求,例如抽檢商品產地、成分。香港可配合做好資訊服務,令到一掃描QR CODE(二維碼),就能詳細了解每個產品的生產過程,「就像一個人,即刻知道你爺爺,爸爸是誰,祖宗十五代喺邊度。」
科技的力量不容小覷,他跟進介紹指出,現時美國已有公司實現,通過AI分析產品的塵埃,便可以通過DNA確認,生產時是否有僱傭童工,惟分析成本超過產品本身,暫難以規模化,故目前AI應用只集中於前端的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如模擬服裝上身的效果,但相信未來想象空間巨大。
促港制標準 先布局「第四流」服務流
在「三流」的基礎上,李效良續提出「第四流」服務流。他舉例稱,許多歐美公司,都非常在意環保、工人權益、免除歧視等問題,香港可發揮協助管理的作用。他設想指,可以令香港大學與業界聯合制定一個標準,明確企業應當擔當的ESG等社會責任,最後再由香港認證結果,最終使得全球的企業和品牌安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李效良惋歎稱,當下本港人才尚不足,而供應鏈最需要的其實是人才。而香港的人才不止需懂得怎樣處理產品品質、環保勞工等多種問題,更需在供應鏈重整的當地,再行培育人才,使其具備自行經營管理的能力。
李效良透露,明年1月將赴中東的沙特阿拉伯培養人才,他直言,當地人口雖然有限,無法與東非、印度等人力資源豐富的地區競爭,但當地另闢蹊徑,將目光瞄準於對技術要求高的產業,希望培養技術型人才,已具前瞻意識。
親述港大海上學府經歷 寄語人才放眼國際
翻查履歷,李效良久居美國,不僅作為史丹福經濟創新及發展研究院院長,更於2010年被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但他直言,始終認為自己是香港人,即便離開故土多年,仍希望回報香港社會。
他憶述往昔指,第一次出國是在20歲,當時作為港大的學生,有幸入選董浩雲獎學金項目,即海上學府,歷時4個半月在船上上堂,途徑日本、新加坡、歐洲、非洲等地,獲益匪淺。
在南非的經歷,尤令他記憶猶新,當地存在種族隔離,黃種人作為有色人種,不被允許去白人洗手間。惟有日本與當地通商可獲優待,便得船長告知,可假扮日本人使用。然而年少書生意氣,李效良堅持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直言「為什麼要讓我承認是日本人,我寧可去用黑人的廁所」。
他現在續盛讚,許多中國企業已是供應鏈中的佼佼者,順豐(6936)、乃至以電商企業SHEIN、阿里巴巴(9988)均表現優異。其本人亦擔任京東(9618)的企業顧問,助其斬獲國際頂尖機構INFORMS年度大獎,使其成為首個獲獎的亞洲企業,足證明中國供應鏈可得到環球的認同,在全球範圍都做得最好。
如數家珍後,李效良表示,希望香港高校多多培育供應鏈人才,令本港重新成為供應鏈轉型中的中央控制塔台,最主要的是,要培育年輕人放眼世界的看法,此後不論遇到何種打擊、何種挑戰,都會有方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