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供應鏈之父料加關稅「雷聲大雨點小」 授應戰策略

撰文:鄭文玥
出版:更新:

特朗普重掌白宮在即,地緣政治雲譎波詭再起,全球供應鏈應向何處去,憂慮似陰雲籠罩。被譽為「現代供應鏈之父」的美國史丹福大學商學院運營、資訊及科技Thoma講座教授李效良就表示,相信今次對華打擊效果有限,「雷聲大,雨點小」,並為重整轉型的全流程拆招。

特朗普上場|中美關稅戰 港反迎機遇 供應鏈之父籲「四流」佈局

料關稅「雷聲大雨點小」

美國關稅隱憂,伴隨特朗普上任逼近,更顯黑雲壓城城欲摧,特朗普競選時便先有放話,將對華加徵高達60%的關稅;得勝後先明言,入主白宮當日(1月20日)便要對華加徵關稅10%。

李效良寬慰指,儘管無法預料實際行動,但從上一次的經驗總結,美國「孤木難支」,不能僅依賴本國與盟友,故料不會「一面倒」地拒絕中國貿易。他總結稱,「相信對中國商家的打擊不會是天翻地覆、轟轟動動的」,即便加徵60%關稅,料其對應的也會是15%至20%的成本增加。

李效良認為,即便特朗普會加徵60%關稅,其對應到中國商家的,也只會是15%至20%的成本增加。(資料圖片)

籲重整供應鏈採「中國+N」

應對地緣政治的波動,市場對於採用「中國+1」策略的應對呼聲已久,即不止局限於本土,需轉向海外分散投資,近來更有升級版,籲邁向「中國+N」。李效良明言,「中國+N」不是隨意將一個工廠搬到印尼,而是令供應鏈重整,這也是應對外圍挑戰最行之有效的策略。

所謂供應鏈重整,即讓中國在「上游」加強價值技術強的產業,而將「下游」的加工、裝配移送至印度、越南等國家,如此則「兩全其美」。

他解釋稱,一邊廂,轉移是利用別國的豐富人口,令內地逐步轉型向技術優勢;另一邊廂,製造出來的產品,可利用產地的貿易協議減少關稅,例如美國對非洲就有很好的貿易協議,甚至可以免稅,非只中國受益,更會惠及全球。

供應鏈重整,即讓中國在「上游」加強價值技術強的產業,而將「下游」的加工、裝配移送至印度、越南等國家。(資料圖片)

關稅定義有別  懂產品「血脈」方可對症下藥

重整路徑明確,第一筆又應如何落墨?李效良明言,首先要明白應當怎樣整合,既需認識到哪一步將產品送出;另則需了解生產中的難點,例如在中國與越南生產,分別會有何種不同。

他分析指,各國對於關稅徵收的定義不同,既有國家會以最後一步工藝所在地,視作徵收地;也有國家會依產品的組合差別,分門別類徵稅。然而,產品亦似人,出生地或只一個,但血統也許複雜,造就「走盞」空間。

李效良舉例指,以製造杯子為例,「如果你做的是杯,我就收稅;做的是杯蓋,我就不收你稅,要了解點樣去重整」,換言之,若能了解產品的「血脈」,在不同的的生產地,根據政策製造不同的零件,則可最大可能躲避關稅衝擊,即如其所言,「要學產品的DNA,對症下藥。」

李效良強調,供應鏈重整「一定要看遠」,相信當下不能重整的行業,在未來2至3年間會就可見轉機。(資料圖片)

異地建廠成本大 官方推動重整最有效

就行業而言,目前服裝、電子等行業重整難度較低,人工需求大的產業,重整速度就會最快。但電動車、半導體等就未算容易,不過李效良尤其強調「一定要看遠」,例如已有電動車企在越南建廠,相信當下不能重整的行業,在未來2至3年間會就可見轉機。

行業的區別,會導致重整成本大不同,他指出,供應鏈重整最大的成本開支,便來自建造工廠。若當地本就有類似工廠,則很快便可改造加入,例如越南多有製鞋廠,則Nike的供應鏈轉移,便可輕鬆依託於此。但若重建,成本便激增,李效良舉例稱,建造一個半導體工廠的成本,便高達500億美元。

不過,如若當地的政府同步投資,難度亦可減輕,可在當地建造工業園區,提供配套設施等。他引述過往經驗指,舊時條形碼(bar code)的創舉,是依靠沃爾瑪作為行業巨頭推動,但當下少有此種機具影響力的企業,因此最好由雙方政府出馬,通過官方政策推動,將最為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