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獅子山精神」 10個年輕人近7個炒股 李紹莉:係香港文化

撰文:余秉峰
出版:更新:

香港文化又點止「獅子山精神」?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發現,每100個香港「千禧世代」,就有68個持有股票,比率冠絕亞太區,而且股票佔他們投資組合的比重高達29%,這比重較其他亞太區「千禧世代」的高出約1倍。貝萊德香港零業務主管李紹莉形容,買股票可謂是香港人的文化。

投資者現金比重 降至只有33%

愛在股市淘金,並非香港年輕人的獨有現象,貝萊德的調查顯示,香港投資者減持現金,目前現金佔投資組合的比重只得33%,比起2015年的46%大跌13個百分點,主因是投入更多資金到股票及投資相連保險產品之中。事實上,49%的受訪者認為股息是最佳的收入來源,令股票佔投資組合的比重上升至31%。

李紹莉亦補充,港人鍾情買股票,屬香港文化的一種,年輕一代的父母對股票熟悉,獲父母教導後或在股市中一試身手,造成年輕港人自小買股的現象,這也反映年輕人有投資意識,變相為退休提早準備。貝萊德亞太區零售業務主管莫達文補充,香港市場雖然有很多投資選擇,例如互惠基金等,只是成本太高,令港人傾向選擇股票這種入場費較低的投資產品,而且避免了因股票升值而被徵收增值稅的情況。

港人炒股 最愛網上「取經」

然而,李紹莉還引述調查結果指出,整體而言,51%的香港投資者會依據網絡資料去考慮如何買賣,這亦是最多港人使用的方法。向家人和朋友徵詢投資意見的方式排第二,約41%港人採用這個方法。第三常用的方式才是向專業財務顧問查詢,而且僅30%港人會用這個途徑。

她提醒港人要小心網上的說法,是否有足夠的數據和分析來支持。

李紹莉(右)認為,父母「身教」是較多香港年輕人買股的主因。(余秉峰攝)

加息不利股票 貝萊德:驚青太多損失更大

美國處於加息周期,理論上不利股票及債券價格。莫達文認為,港人無需為此等待有關資產價格回調才投資,「你不可能在未來才計劃投資『未來』」,執着持有現金或會錯過經濟增長的機會,反而應該想想未來5年可以做什麼部署,「例如在過去24個月對證券資產存有戒心的人,就錯過了這段期間的升市。」

莫達文建議,每一個人都應自小建立投資習慣,雖然香港有強積金制度,但港人由退休至離世的期間,時間可超過20年,認為靠現金積蓄無法準備好退休後所需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