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寧兒唱女生心痛碎片:困在過去的靈魂伴侶,和好也無法如初!

撰文:柳凝之
出版:更新:
岑寧兒 Yoyo Sham - Maybe It’s for the Best MV截圖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星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撰文:柳凝之

「當感情變了,最大的傷害不是其變化,而是價值觀的動搖。」(《身後事務所》劇照)

每人也是一個偏執狂,在愛情裏,在情人前。

你覺得妳的選擇是最好;他是妳生命裏最好的一個;妳為他的安排是最妥當。偏執的程度,讓妳近乎痴漢般無理地追逐着愛情,把愛情驅逐至你所妥協的航道上,因為相信,妳才覺得未來是美好,他的美好,亦是建基於你的信任上。

「Maybe It's for the Best 我不知所措」

每一次為對方所下的決定,妳多會覺得是最好的,甚至乎分手,妳也有理由相信這是最好的結果。

一段感情,最害怕出現“Maybe”。當感情變了,最大的傷害不是其變化,而是價值觀的動搖。妳相信的一切變異了,終點偏離了航道,“maybe”他不是妳想像中的好,“maybe”是妳走錯了這一步,你該如何向已花掉了的青春交代呢?妳介意心思被浪費,更介意自己的信念被現實瓦解。

莫須有的分手發生機率,或許比情感沒落或出軌所促成的分手高得多。

“Best”這個字眼,在妳第一次戀愛時常掛在嘴邊,然後遇上不同的「他」後,你對「他」的評價,由“Best”逐漸變成“better”,再成為“Good”,待妳好便好了,就是經歷無數將就下的結果。然後,他仍是變了,難道要“Normal”的他才不至於給你傷害?這雖然是一個問題,但妳是如此的相信着。說到底,評價往往是主觀的陳述。但妳心目中的自己,永遠是他的“The Best”。

「如果沒有我

你也許活得 更輕鬆
我也許過得 更放縱」

愛情是一場颱風,先發制人是一種防風措施,妳無法理性地預測路徑的話,妳就逃離現場好了。相處稍一不似預期,妳便害怕失去,有時候不是他變了,而是你害怕真相,早一步的離開,來拯救一次自己的信念。

幸褔應該由誰來定義?強迫別人對號入座,套入妳所給予幸褔的帽子,這是真正的祝褔,還是妳對信念的救贖?有些感情無疾而終不是源於感情本身問題,而是某人為着捍衛信念的一意孤行。無聲的離開,是妳的放縱,也許雙方沒有一個顯得輕鬆。

「我想像 在你的婚禮

全心全意 唱一首歌 來祝福你

找屬於你的幸福 你可願意」

其實是誰向誰說分手了?歌曲沒有說明,不過看見這位女生機心頓重了,在他的婚禮上,她仍希望在主人家的台上送上祝褔。信念這回事,是放在心中的房間裏,看似是女生的溫柔祝褔,實情是一次自說自話,你以為樂團為她而準備附和,倒頭來只有一個結他樂手,緩緩地奏出一段只有她作為觀眾的樂曲。

「也許會更好 也許更壞
也許後來 沒有後來」

“Maybe”一字用得妙哦,到了信念的節骨眼,再堅定的偏執也會有所動搖,這女生單方面的祝褔,會帶來預期的「後來」嗎?甚至乎,這段祝褔,他又有否聽過了,自導自演的分手後續,才是最傷人的情節。

岑寧兒的歌是要閉着眼睛來聽的。她唱着妳感覺裏的碎片,說不清的話,岑寧兒可以為你開一個頭,卻要妳好好的說下去。快樂的人聽歌,傷心的人看歌(詞),緩緩的感傷在陽光下道出,或許妳並沒有祝褔他,不過是祝褔自己,maybe it's for the worst,因為他即將徹底偏離妳的航道了。

「卻也知道
也許和好
也無法如初」

「到了信念的節骨眼,再堅定的偏執也會有所動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也許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許,也許你要睡一睡。這首歌意外讓人想起聞一多《也許》的詩詞。其實結局早已成定局,這女孩不過是進入房間自說自話,再關門離開,把這個偽祝褔好好留給自己。

【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岑寧兒《Maybe It’s for the Best》:單方面的祝褔 仍是祝褔?」】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