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常因「做功課」鬧不和?先別怪他們懶 2個秘技提升落筆動力

撰文:CC爸媽
出版:更新:

閨蜜家兒子今年一年級,前幾天跟我吐槽:我兒子絕對不是學習的料!你看看吧,一讓寫功課,就這副表情。
「消極怠工、拖拖拉拉、態度懶散、沒個正形。」「我每天盯他盯得累死累活,一丁點的功課,每天晚上寫到9點都寫不完。天天雞飛狗跳,親子關係驟降,親媽快變惡毒後媽了!小學生的媽媽真難啊……」

我:別不愛聽,是朋友才跟你說實話,你再這麼盯下去,大孩大約要厭學,你大約要結節!

今天聊聊,為甚麼好些孩子放學回家總想偷偷懶、寫個功課那麼費勁?

相關文章:孩子做事總拖拖拉拉?別再做咆哮爸媽 4招培養出「自動波」習慣

+13

其實呢,直白點講,兒童放學,約等於成人下班。

你下班回家甚麼心情?做做飯、打掃打掃、顧一會兒孩子,剩下的就是放飛自我!

孩子放學甚麼心情?寫寫功課、背背課文,剩下的就是玩!

正常來講,孩子成為了小學生,受學校氛圍的影響、周圍老師的暗示,可能沒有幾個孩子那麼「愛做」功課, 但一般,也沒有幾個孩子那麼敵視功課。

就跟我們成年人對待家務態度是一樣的,當然沒那麼喜歡幹,但讓你幹,也不至於就豁出去命去的,非要跟它魚死網破。

但為甚麼這屆小學生,對功課的態度就這麼水火不容、不共戴天呢?

02

因為家長在這兩件事上「太負責」了……一是太負責任的「監督」,讓孩子感覺雪上加霜!

現在流行一個詞兒,叫家校配合,但很多人在這點上走偏了。家長和老師是不同的角色,也應該是不同的分工。

老師對孩子的要求自然是嚴格的:

.字要寫的橫平豎直。太醜的,不達標!
.英語單詞、語文字詞這是最最最基本的,簡直是送分題,怎麼能丟分呢?
.數學因為馬虎看錯加減號、滕錯草稿紙上的答案,這簡直是最不該犯的錯誤!

老師的標準,永遠是向那個成績拔尖的孩子看齊的。但大家想過沒,對於大部分普孩子來講,他們目前的能力,可能就是還達不到。

那麼在學校,他已經經歷了一整天「我不行」的失敗體驗。

回到家,如果父母依然把老師的「高標準」當做金科玉律,延續至家庭:

.「老師說了標準,你這字寫得不行、不達標,再寫一行!」
.「這麼基礎的字詞怎麼還錯呢?到底有沒有認真記?!我在給你聽寫一遍!」

這些在學校本來孩子就做不到、已經失敗了的,回家還硬要被父母逼着交出一份滿分答卷才行...

那結果只能是,在學校「已經」深受打擊的孩子,回到家裏,依然要再經歷一輪同樣的折磨。

二是太負責的「安排」,讓孩子毫無喘息機會!我經常跟別人說,小學階段,在學習任務之外,一定要給孩子足夠自由支配的時間。但很多母親都太負責了,都希望孩子能學的再多一點、會的再多一些。所以呢,就總是忍不住去延長孩子的學習時間。

.今天功課完成得早,要麼再背會兒單詞?
.你看口算你錯這麼多,掌握的不紮實,每天加篇口算卡鞏固下?
.你周末都玩多長時間了,這次語文才考了80分,基礎字詞錯那麼多,你為甚麼不趁周末把字詞複習複習?

前面說了,孩子放學,就像我們下班,功課就像家務。但是媽媽牌功課,那就等於是老闆牌加班了。

有多煩?你自己品評~

本來上班工作量就挺飽和了,非得讓加點班,這會讓你更熱愛工作嗎?‍‍孩子學習時間是拉長了、內容是飽和了,但積攢的疲勞感也要達到頂峰了。沒有結束的盼頭,誰有提效的動力呢?

所以,父母不要做老師的延長線,家庭不要做學校的延長線。你眼裏不能只有數學、語文、功課、成績,你要看見孩子。你不是老師,你是媽媽啊!

03

心理學上有個理論,叫角色期待。

簡單說,就是每個人都會對身邊的某種角色,表現出特定的期待。如果對方做出了不符合你期待的事情,你就會異常憤怒、失望!孩子也是如此。

對學校、對老師,孩子會認為那是傳授知識的地方和人。學校的規則就該遵守,老師管教自己、甚至懲罰自己都是應該的。

那麼,孩子對家庭、對父母的角色期待是甚麼呢?他希望父母能提供情感支持、希望家能給他提供溫暖的港灣。

3歲的時候摔倒了,磕破了膝蓋,他哭着跑回家,跑向媽媽尋求安撫;7歲的時候,在學校被批評了、考試考砸了、受挫了...心情低落,他還是想窩在媽媽懷裏求安慰。

不用管發生任何事情,孩子對父母的角色期待裏面,絕對沒有老師這一項。所以,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很重要!

我的女兒CC放學抱怨英語老師太狠了,錯一罰十!如果我做老師的延長線,就會說「這不是為了讓你記住嗎?那麼簡單的單詞,就是不該錯啊~」

後果呢?

輕則當下送我一個白眼,重則小本本記我一筆:以後這種事兒,再也不跟我媽說了。

孩子不會寫的時候、不想寫想偷個懶的時候,她絕不希望自己的媽媽延續學校的標準來要求他,不斷的督促、指導、嘮叨她。

最低階的期待,是希望你能跟他們同頻共振,看到他們當前的消極情緒,安慰他們;更高階的期待,是希望能從你這裏得到賦能,把在學校、學習上流失的自信,都從你這裏彌補回來;希望你成為老師「高要求」和孩子「未達成」之間的緩衝地帶。

.「你現在很累,不想寫功課,對嗎?」
.「沒關係,寫成這樣已經很好了,我們慢慢來~」

這才是孩子對你的角色期待。

相關文章:小學已在催谷?知名律師勸別去逼死孩子 分享10大建議點醒各父母

+7

04

當然了,共情孩子的情緒並不代表逃避問題。不是說孩子學不會、掌握的差,我們做父母就說不得、管不得,撒手不管學習了。

真正的家校合作是甚麼呢?是老師負責指導孩子,家長負責賦能。

是學校制定標準,父母因地制宜。就像前面所說,孩子不愛寫功課、拖拉磨蹭,基本就兩個原因:要麼是當前的任務目標和他的能力不匹配,更直白點說,就是功課難度高於他掌握的程度,不會寫;要麼就是他發現,一旦功課寫完就總有別的附加任務等着、輕鬆不得一點.。‍

總之就是在寫功課這件事上,負面體驗太多,不想找虐了!那麼此刻,父母的職責,就是多創造點積極的、輕鬆的體驗!要麼就是降級處理,要麼就是拆解目標。

1. 如果是因為任務多,那就拆分成一個個輕鬆夠得着的小目標,一點點完成任務——【目標拆解】

覺得功課太多,看着這一大堆擺在眼前就不想寫!孩子都表現出畏難了,幹嘛非得趕鴨子上架,要求他像上課一樣,保持將近一個小時的專注,除非一鼓作氣寫完否則我們都不能幹呢?

比起死腦筋的延續標準,我們更應該當個腳手架,幫助他釐清任務,把大量的功課拆分成小模塊。我常跟CC說,你可以先只寫10分鐘,就把這點數學寫完,我正好去給你準備點水果,寫完出來一起吃水果。吃完之後,可以再去寫15分鐘的語文,覺得累,玩一會兒再寫英語也無所謂啊。

這種稍微踮踮腳,就能看到眼前利益的小目標,更容易完成不是嗎?

不必要刻意製造苦難逆着他們來,而是永遠記得調動起孩子對學習、對功課積極的感受!

大人孩子都輕鬆,效果也事半功倍。

2. 如果是因為任務太難,就降低標準——【目標降級】

例如,一年級字寫的巨醜。分析背後的原因,必然是往日手部能力不足。你若每天晚上逼着孩子寫2小時,大人孩子都崩潰。

這時候就該發揮父母大於老師的優勢。比如通過密集遊戲的模式,帶孩子通過一些手部力量的遊戲——畫畫、摺紙、控筆訓練等等,來提升控筆能力……

又或是,數學學到兩位數加減法,孩子總是出錯。那說明10以內的掌握就不牢靠,幹嘛非死跟老師的進度,天天強迫做兩位數加減法的題目難死孩子呢?每天花一點時間,帶孩子回去把10以內的加減法練熟了。這才是因地制宜啊。

就跟學霸的媽媽都會給孩子選奧數拔高一樣,當我們發現孩子哪兒差,不應該先找齊麼?

說到底,很多學習能力、技能的問題,是可以隨着時間逐漸改善的。但是學習的積極性,會因為父母過於執着於某些標準,而逐漸消耗。孰輕孰重,我想大家心裏,都該有個權衡。

我們是CC爸媽,家有一雙兒女CC&DD。
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副主任醫生;
C媽:報社育兒主編,暢銷書《家長好脾氣,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

【延伸閱讀,更多教育子女建議】

你也是這樣?網民列典型亞洲父母4大特徵 家長睇到有共鳴又心虛

+11

還在催谷孩子上興趣班? 網民熱議10大最沒用才藝彈琴畫畫皆上榜

+28

【本文獲「CC爸媽」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