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孩子時 怎不傷他們心父母又不愧疚?4種方式值得家長一學
這陣子跟閨蜜聊天,我常吐槽兒子DD。
他可才4歲,怎麼做到這般討壓的。也沒人告訴我,以前那個奶fu~fu~的糯米糰子,會變成現在這樣啊。
.刷完牙馬上睡覺了,非要再吃個棒棒糖;
.飯都已經擺上桌了,零食袋子撕拉一聲就打開;
.那繪本讀的我眼睛都睜不開了,他還硬拉着我再來一遍再來一遍
.我説你爸今天休息,他負責接你放學,小嘴一撇——不行,就你接!
...
啊!!有沒有緊箍咒給他來一個,我想唸經。
相關文章:「3句話」千萬別說!日本媽媽分享養育秘訣 教出子女都是高材生
説起來,孩子各種各樣的要求,每天沒個10個也有8個。他們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提出來了,但母親每每遇到,內心的糾結可都是翻江倒海:
答應他吧——可是他這需求合理嗎?
定好了的規矩就是不能為所欲為啊;我也累、也忙,就是不能滿足你所有要求啊。
拒絕他吧——肯定避免不了一頓糾纏!
不讓吃就得一通哭鬧,矛盾又激化了;他現在需要我陪伴,我不答應會讓他失望吧,又有點愧疚…
然後陷入無盡內耗。母親這該死的內心戲啊~
説起來,為甚麼我們會陷入這種「到底要不要拒絕孩子」的內耗中?
説句扎心的大實話:孩子需求合不合理不是重點,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心理狀態。
舉個例子:你帶孩子逛超市,他看到一個很喜歡的玩具,9毛9。可是,家裏已經有一樣或類似的了,他央求着你給他買,你答不答應?
再來:你帶孩子逛超市,他看到一個很喜歡的玩具,599。可是,家裏已經有一樣或類似的了,他央求着你給他買,你答不答應?
emmmm,反正我,9毛9的肯定就買了。599的?拉走,直接拉走。
按理説,不用管這東西是貴是便宜,家裏已經有一樣的,那這需求基本就會被劃為不合理。那為什麼便宜的就能滿足,貴的就不行呢?還是因為付出的成本超出了我們自己的預期或能力。
不只是物質層面,任何事情上都一樣,拒絕或滿足孩子需求的時候,如果是前面兩個「極端」,我們基本上不會猶豫。
陪孩子玩遊戲,不也是你心情好、不累的時候,都沒問題;但如果累的不行、下一秒就睡着,就會「自己玩吧,陪不了陪不了。」
總之就是成本超低的——OK,直接滿足;成本超高的——NO,直接拒絕!
那假如説孩子想要的玩具,是59、99塊錢呢?
你心裏可能就要來回拉扯一陣了:這給他買了?倒是也不太貴!可是家裏都有一樣的了啊,這麼縱着不行吧!不給買了?又得哭一通。帶出來玩一回,還不讓人高興了?
所以,真正消耗我們精力,不知道該不該拒絕的,其實是遊離在中間的這個部分。説白了,有時候選擇不拒絕,往往是為了避免衝突、或者不想讓孩子失望。感覺拒絕了,就會成為自己的心理負擔。
但是這三種情況攤開説明之後,你是不是也發現了,你的拒絕對孩子的影響,遠沒你內心戲那麼複雜。
其實,不用管是9毛9,99還是599,999,只要沒得到,孩子的心理狀態都是一樣的,平等的難過。在他們心裏,真的沒有什麼貴不貴、值不值的判斷,他們只是單純的喜歡、想要。那既然「999」類的要求,你能直接拒絕的毫無負擔,其它的為什麼不可以呢?
所以我想説的是:拒絕孩子,你真的不需要有那麼大的心理負擔。明白了這個道理,至少能減少90%的內耗。
孩子沒我們想象的那麼弱小,拒絕也並不完全等同於傷害。
我以前説,孩子需要經歷些必然的遺憾,有時候你拒絕了他,他反而通過其它一些途徑把自己內心的不滿補足了,這不就是成長嗎?
相關文章:你也是這樣?網民列典型亞洲父母4大特徵 家長睇到有共鳴又心虛
當然,我也是在身經百戰之後,才悟出了這樣的道理。為人父母,先放下自己那些心理負擔,不要擔心你的拒絕會傷害孩子。如果你覺得當前的需求,自己就是不能/不想滿足,那不妨簡單點~
拒絕的方式簡單點~
1. 不用內疚,直接拒絕:
孩子提出需求的時候,你內心的第一反應騙不了人。很多時候你知道自己不想、不願、不能滿足,但是為了避免正面衝突、或者為了不想孩子失望。我們總是「不敢」直接拒絕,不願認領「討厭媽媽」這個角色。要麼就是委婉的拒絕:「不確定,也許能去玩,到時候我再看好嗎?」要麼就是拖延戰術:等我換好衣服再來...我再上個廁所哦...誒,我突然有一點點工作要處理,你自己先玩。從不正面回絕,主打迂迴戰術!
但是!!!猶豫,就會敗北。
有沒有發現,往往就是這種時候,孩子更生氣的?
因為留了一個念想,孩子一直都心存希望,最後還是失望。他們會是甚麼心情?只會比一開始拒絕他們,更失望、更傷心、更生氣!不能完成、或不願完成的事情,不直接拒絕,就等於在製造更多的矛盾,激化對方的憤怒!
2. 不美化理由,真實表達
不要找一些五花八門的説辭,更不要拖拖拉拉一堆藉口。乾淨直接的告訴孩子你拒絕他的理由。
.他要買一個很貴的玩具——你喜歡的這個確實很好玩,但超出了我的承受範圍了。我沒辦法把所有你喜歡的都買回家;
.他想要吃路邊油炸小攤——我覺得那個不是很健康,看起來也不衞生,我怕你吃了鬧肚子;
.他非要你陪着她玩——抱歉,我今天太累/有點忙,不想陪你玩
你怎麼想的就怎麼拒絕:
不用美化理由,孩子會有自己的判斷,哪怕結論是:我媽有時候也是錯的/不完美的/窮的,但孩子自己內心的力量不會被剝削。
更不要打壓孩子,譬如(「那有甚麼好玩的」「一看就不好吃」「你為甚麼非要讓我陪着,想累死我嗎?」),這隻會讓孩子覺得我有需求好像是錯的,產生一種不配得感。
3. 「你可以XXXXX」
拒絕之後,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替代方案,讓他有的可選。這樣孩子就能感覺到自己的需求是被看見、被尊重的。
.他想要在飯前吃零食——你可以吃完飯以後再開,我還有新的,到時候可以在這兩個裏面選;
.他想要你放學接他——(今天媽媽太忙,不能去。)晚飯之後,我帶你去公園玩吧?公園最近按了一個大滑梯,我帶你去
4. 把醜話説在前頭
提前給孩子灌輸,有些需求在特定情況下就是不能滿足的。
比如説好了這周末去玩攀巖,但個別情況,媽媽會加班,就不能去了。
這樣,如果真的出現加班事件,我拒絕他的時候,他就會比較容易接受。因為他知道現在屬於「個別情況」。
寫在最後
我們總説,父母之於孩子,是榜樣一般的存在。
所謂「言傳身教」。
如果你一直因為拒絕了就心懷愧疚,覺得會傷害別人,那孩子將來也可能成為那個不知道怎麼拒絕的老好人。有多少人,到現在面對外賣小哥的「給你放樓下取餐櫃吧」、面對職場同事的「你幫我做一下」,即便內心不情願也不知道如何張口説「不行」的?
相反,當你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滿足他們,而乾脆利落的拒絕的時候,孩子也是看在眼裏的、記在心裏的。這樣,當他們遇到一些自己不想做、不願做的事情,也可以直接回絕別人。
就像CC,如果她不想陪DD玩幼稚的遊戲,就會理直氣壯的跟他説不,實在不行就過來跟我講:媽媽,你把他整走。
現在是這樣,那麼我想,將來在社交、在職場、在親密關係中,她也不會委曲求全。
【延伸閱讀,更多教育子女建議】
反話管教越教越累? 一句「再曳唔要你」對孩子影響遠比想像多…
一怒便喊「我數3聲、哭甚麼哭」?20句說話對孩子傷害比你想的深
我們是CC爸媽,家有一雙兒女CC&DD。
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副主任醫生;
C媽:報社育兒主編,暢銷書《家長好脾氣,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
【本文獲「CC爸媽」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cc-b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