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N孩子常遺失物件 過來人媽媽提醒別責備 1個方法改善問題

撰文:小山
出版:更新:

不少SEN(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特殊教育需要)孩子常出現遺失東西的情況,遺失貴重物品或重複購回同一樣物品,家長難免想責備孩子。分別育有17歲和10歲SEN兒子的EmpowerWomen成員Minnie和Angie表示,家長應該從孩子角度出發理解他們,於是分享如何以正面方式引導孩子防止他們重蹈覆轍。
(資料獲EmpowerWomen及愛初心慈善基金授權認可)

別讓孩子覺得父母重視物質多於自己感受

Minnie指,兒子經常掉錢包,等於內藏的身份證等重要物件也一併不見;Angie就稱自己時常都要買水壺,「因為兒子的水壺隔一段時間就不回家了。」過往面對兒子遺留錢包和身份證,Minnie坦言自己應對上有錯誤。「我很着重物品,會回答他說:『第幾次掉東西呢,為甚麼一而再再而三的掉了』,我當時沒有帶同理心去感受他的感受。」Minnie認為,當孩子知道掉東西了,心裏應該會感到很驚慌。「如果媽媽的態度只着重外在的物質,而非自己的感受,他又會再被傷害,認為媽媽重視物件多於自己。」

發生事情後別質問孩子 應改以開放態度支持孩子改善

很多家長責罵孩子掉東西的出發點,都是想教小朋友珍惜物件或保持條理,但責罵和懲罰並非最好的方法。Angie發現,「當小朋友掉東西時,他們其實知道是不好的一件事,你不需要特別責罵他。」像Angie兒子有次掉了水壺,「我只是跟他說:『你沒有帶水壺回來』,已經看到他會不開心和感內疚,害怕被責罵。」Angie認為孩子自覺知道此事不應發生,但當事情已經發生時,更需要家長持開放態度支持他們,令他們下次可以做得更好。與其不停質問小朋友,Minnie認為倒不如將其轉化成正面的問題。

鼓勵孩子以自己步伐解決難題 成親子一同學習的好機會

前文提及Minnie兒子常遺失錢包和身份證,後來她兒子負笈海外,Minnie曾擔心他在異地遺失重要物品會很麻煩,於是跟兒子一起商量解決方案。「他真的有去想,能夠發現錢包放在褲袋很容易跌出來。」後來兒子想出購買一個小小的斜背包,將以前習慣放在褲袋的東西放進斜背包裏,「他到外國至今,也沒試過掉東西。」較之於將自己的方法強加於孩子身上,Angie認為以開放的態度與孩子研究解決方法,可避免剝奪孩子解決難題的能力,「因為如果他並非真心覺得方法有用,也會影響最後孩子能否持之以恆地應用。」

Minnie直言,兒子共花了四天時間跟媽媽和姐姐逛街,才成功購買心儀的斜背包。「我覺得家長需要給予耐性,過程中讓孩子學習自己解決難題,憑自己的步伐想出最好的方案,而非向孩子潑冷水。」從小朋友身上看見的問題,原來也可以成為親子一同學習的機會。

影片來源:SEN媽媽分享 怎樣防止 小朋友掉東西

(資料獲EmpowerWomen愛初心慈善基金授權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