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縱有特殊教育需要 亦具平等發展權利 倡社會大眾應有教無類
近日不同的媒體也報導有關SEN(特殊教育需要)小朋友及其家長在日常生活的窘境,亦審視各種資源及制度上的不足。可是除了政策、資源的討論外,我們還可以做什麼?SEN Rights(特教平權),是2013年成立的非政府組織(NGO),與一般提供服務的機構不同,他們決心維護特殊教育需要者及身心障礙者之平等教育權利,提升市民對平等教育權的意識,並提出政策、立法及教育改革建議。他們認為:「共融,由接受差異開始。」
我與SEN Rights其中一位副主席吳達明教授相見,我們在金鐘選擇合適地點時,最後還是走到政府總部外的公園談談香港的各種情況。對於被診斷為「患上」不同程度「問題」的小朋友,吳教授對我說:「我喜歡稱他們為身心障礙者,這是一個相對中性的字,是反映出身心狀態的一個中性描述,沒有眨低的成份。」於是,我們從障礙談起……
試想想有誰沒有障礙?近視遠視都是障礙,在眼鏡發明以前可以是個很嚴重的障礙!
障礙(disability)是人類經驗的一部份
在跟進親子新聞及故事時,已知道不少家長對SEN小朋友的理解都與現況存有一定的誤差,以自閉症為例,認為有自閉症等於「匿在家才叫自閉」,「智力一定有問題」,可是現實不盡是這樣。吳教授指出不少家長、社會、甚至機構也認為「障礙=殘廢/問題,需要醫治。」,時常困在「醫好,醫唔好的情況。醫好,入主流;醫不好,入特殊。這樣的想法,只會為家長帶來重大的壓力,家長需要承受親戚、學校及社會對他們的期望。」此刻,我們想起曾轟動一時的家庭悲劇,一名61歲父親斬殺患有自閉症、專注力失調及言語溝通困難的15歲兒子。雖然父親放棄工作,獨力照顧兒子,可是最後還是選擇結束其生命。這樣複雜的問題,很難歸咎是誰的問題或錯誤,他說:「態度障礙才是最大的障礙,我們時常假設家庭永遠都是穩定,可以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但事實一定如此?」
人人也應有良好及適切的教育
「態度障礙」,好像很虛無,應怎樣了解?他解釋:「就是把受障礙者同樣看成是人,他們亦有尊嚴,有自我發展的權利,也有貢獻社群的可能。如果家人、老師、朋輩及其他人有正向的態度,也就可以為環境及制度帶來改變。」令孩子重拾希望,擁有自我發展的權利,需要從教育開始。他們主力按《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來倡議不同的政策建議,特別是當中的24條 ── 融合教育。他認為「無論你有什麼障礙也好,任何人也可受良好及適切的教育,障礙不是在於人本身有什麼症,而是外在的因素,阻礙他得到合適及良好的教育。」另外,他們亦希望不論有障礙與否,每人也應學習怎樣與人相處,達至共融的家庭、鄰里、甚至社會。
你有沒有想過有唐氏綜合症的人可成為教師?
我想一會,回答「應該沒有吧」。他說:「其實在這個世界裏,真的在發生,如在美國、阿根廷、中東的加沙也有這樣的例子。」他笑說,「不是外國的月光特別圓」,香港是有成功的融合教育,但不多,而每個地方也不同程度的制度、資源及態度問題。在進步一些的社會,有些大學亦嘗試開設一些適合身心障礙者報讀的課程,讓其有尊嚴及自我實現的機會。現時的問題之一,在於而我們的社會制度及態度上也應該要通達一點,他們主力按《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來倡議不同的政策建議,特別是當中的(第)24條,障礙不是在於人本身有什麼症,而是外在因素,阻礙(了)他得到合適及良好的教育。」
Bryann Burgess雖患有唐氏綜合症,最後在美國南卡羅萊大學修讀非學位課程,獲得音樂教師資格,並在一所音樂學校內實習及當助教,擅長彈琴:
專題故事:【媽媽唔易做】兩子患過度活躍及自閉 媽媽:不想兒子成別人負擔
專題故事圖輯:照顧自閉症小孩的一天 劉太:「兒子永遠是我的小天使」
自閉資訊:【自閉症】與遺傳、基因有關嗎?
自閉資訊:自閉症專校敞學童心扉 校長:難道他們只可安坐家中到老?
自閉資訊:維護「特殊」孩子的平等教育權 成為老師也不是夢
做父母唔易,在漫長的育兒道路上大家都會有不同的經歷,如果你有故事想跟我們分享,請把你想分享的內容及聯絡方法傳至parenting@hk0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