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藝術不是科目 是一套思考法│Canace@ArtsEdge
不時都會有家長問道:「我孩子的畫畫得好嗎?」
我的答案始終如一:「藝術本來就是好的。至少對我而言,藝術就是對一個人成長最好的陪伴。」
【編按:作者為藝術家Canace】
平常的繪畫過程中,主題繪畫是少不免的,可是主題的內容都是故事性的,又或是生活化的,孩子只需在主題中充份的討論,我們並沒有要求他們去畫些什麼,他們想畫些什麼就是通過他們的討論,整合生活的觀察經驗而得出繪畫主體。那麼沒有目標性的學習模式,到底對孩子有什麼得益?
不少家庭接觸藝術後,都從「看畫」和「聽畫」開始改變固有思想,整個家庭都漸漸出現轉變。例如外出看畫展的次數多了;更熱衷到戶外感受自然之美;父母和子女間的溝通亦因為談畫的過程而逐漸變得深入和溫馨。孩子的世界就是有一種光芒,縱使現實的教育下孩子的光芒已消去不少,然而藝術是可以保持這種光芒的保鮮瓶,並且讓所有的學習更具連結性。
我們大可來個實驗,假如我現在叫20個家庭畫一條魚,這20條魚中必定會有15條或可能全部都會畫成倒8字形的魚。因為我們從小學畫畫都被簡筆教學模式將我們圖像化的技能定型了,而且證實我們都中了模式教育的毒。其實要小朋友通過藝術去思考世界,我們就必須去掉框架(包括固定的形態和概念),才可讓孩子從繪畫中建立自己的一幅心智圖像(Mind Mapping )。
要小朋友做Mind Mapping 看似困難重重,但其實我們一般常用的畫法都過於依賴文字,亦十分形式化。然而以圖像、塗鴉、顏色都可以做到連結生活觀察和記憶的Mind Map。
Mind Map是自己心中的圖,只要按照自己感受和想表達的意思去畫就好,不要定下規則,孩子用的連結思考法,不一定要以線型規劃。Mind Map的意義就是希望孩子稱透過一個又一個的圖像,環環緊扣他的記憶和延伸他們的想像。
在藝術過程中組織Mind Map非常重要的四個運用原則,分別是「關鍵詞」(Key Word)、「放射性思維」(Radiant Thinking)、「顏色」(Color)與「圖像」(Picture/Image)。正確掌握這四大運用原則,每個孩子的作品都可以很有故事性,甚至可以作為一個啟動學習的過程。
1. 關鍵詞
簡單而言就是一個主題,無論是一件物件、一個感覺、一個顏色,再抽象都可以成為Keyword。對於幼兒,我們可以給予大概三個熟習環境以內,或小朋友個人喜好的物件作一個創作引導(圖示:時鐘);五歲或以上則可以用「時間」(抽象性的)去開始創作;慢慢成長後更可以根據自身的感受和日常作為創作靈感。
2. 自由度與結構性
Mind mapping重要理論之一源自於語意學,是由主題、關鍵字結合圖像、色彩,組合成塗鴉,讓孩子逐漸表達思考及觀念。重點是我們必須讓孩子進入思考樂園中,不需加以批判他想法的對錯和實際性,鼓勵孩子在輕鬆好玩的心態下慢慢拓展理解力就好;在繽紛的視覺吸引下強化大腦記憶力,讓畫畫變成學習中一件更有推動力的事。
3. 放射性結構
從思考主題開始,以討論延伸問題,然後塗鴉,做為向四周延展的核心。
4. 指導孩子聯想或創造時,別一下子傾囊相授,特別是幼兒,指令太多只會造成混亂。例如,在孩子未能畫到心中所想的圖像時,先讓他們嘗試語言上形容一下心中所想的東西,等我們協助他們綜合和整理,再循序的教他由基本形狀開始拼湊成完整的圖像。
藝術並沒有評估和考核,沒有一個可適用任何人的評分標準,它同時是可以融入不同學習中,從思考再應用到生活。對於好的藝術,每人都有不同的定義,但其本質就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所以那幅作品、塗鴉只要展示了孩子對某些時間、空間的看法,這幅作品已經是一幅好的藝術品。
【周五心意運動】您捐一封$50利是,已可為基層送上溫飽,01心意呼籲您支持【香港青年協會】 ,每$50即可製作5碗愛心湯和心意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