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孩子在父母前隱藏不快 家長:輔導令我更了解兒子
不少家長希望孩子可以透過學畫畫訓練專注力,但其實畫畫、藝術還可以幫助孩子表達自己,讓家長了解更多他們的內心世界。
藝術家Canace指,當藝術用作輔導時,孩子不需要透過言語,輔導者可根據其畫作或其他即時反應便可以了解他、跟他溝通。當找到孩子的問題後,輔導者跟家長會互相配合,慢慢協助孩子作出改善。
Canace其中一個學生,6歲的Sean,自3歲起開始上藝術課。由於父母對他過於嚴厲,又遇到妹妹的出生,令他自信心低落、渴望得到關注、跟妹妹關係差劣。接受了Canace的輔導後,問題有所改善。
攝影:鄭子峰
出奇地乖巧 沒有「自己」
起初媽媽讓他來上課的目的,純粹想訓練他的專注力。當時Canace覺得他很乖巧,事事都會遷就別人,也經常讚賞別人。但經過一段日子,她發覺Sean是「出奇地乖巧」,太過以人為先,毫不在乎自己。她向媽媽了解過後,便得知Sean是個很安份的孩子,很少做出別人期望以外的事。原因是父母對他的要求很高,如果他做事未如理想,爸爸會跟他講道理。
Canace指講道理不是不對,但對於幼兒不會明白,這個舉措更會嚇怕他,其實跟責罵沒有分別。Sean會更加拒絕表達自己,因為只要他做的事是自己出的主意,就要從爸爸口中聽很多說話。另外媽媽個性較為心急,Sean做事慢一點就會忍不住出聲。雖然她的出發點沒有惡意,但累積下來就讓Sean有點神經緊張。
「每一次有target要fulfil時,佢就會好緊張,會搣手指,眨眼眨得好厲害。」Canace指這些反射動作,是在Sean感到壓力大、焦慮時會用來紓解壓力。當Sean的父母道出這個情況在家中也常發生時,他們就察覺到要處理兒子的問題。
Canace開始在每一課都跟Sean建立自信。其中一個活動是戶外地境藝術小組,要維園執拾不同物件砌成雕塑。過程中,孩子們會了解到原來大自然中不會有物件是一模一樣的。例如每塊石頭都不一樣,就像我們每一個人有不同性格、做事方法,這些都是被允許的,這個世界是會接納他們的。輔導員不會說教式灌輸這個訊息,而是在過程中慢慢滲入。
連「玩」也要執著於規矩
Sean其中一樣作品令Canace印象很深刻,主題是「玩對於你來說是什麼?」。Sean設計了一幅有幾個方格的圖畫,方格是遊樂場的標誌,告訴孩子要去特定的地方才可做某些事情,很有規矩。例如擲骰擲到某個數字,就要到某個地方做任務才可得到特定的東西,完成全部任務才可以得到獎勵。Canace的感覺是:Sean連對於「玩」都很執著於規矩。除了希望自己達到父母的要求,他「進化」到開始對別人也有要求。
妹妹出生後再次失去「自己」
Canace隨後繼續引導Sean重塑自己的形象,情況稍有好轉。可惜當妹妹出生後,他又固態復萌,還比以前更嚴重。很多家庭都會出現哥哥姐姐妒忌新生兒的情況,但Sean的反應比一般孩子強烈。他要求家人在妹妹和自己之間作出選擇,例如問媽媽愛妹妹還是愛他多一點。媽媽答「兩個都愛」,他會不滿足,一定要人答愛自己。對人有要求之餘他開始有佔有慾,因為他覺得自己一直沒有地位,自己想得到的東西都得不到,現在還要有多一個人同跟他競爭。以前他從來都不為自己爭取,但現在開始用自己的方法爭取想要的東西。
剛好Sean升小一,正常孩子在陌生環境中不會主動做事,但開學數天,當老師問誰想當班長時,他第一個舉手,令媽媽感到很驚訝。原來Sean想做一些事情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平日父母看到其他小孩在某方面表現良好出言讚賞,Sean就會想跟著做那些事情。例如父母說多閱讀的孩子更聰明,他就會不斷叫自己看書;當班長就像一個領導者,他就走去當班長。他突然失去了本來建立起來的自我形象,做一個別人期望中的他。
在媽媽June眼中,妹妹出生前Sean很聽話,「教他12345,他永遠都會做晒,不會跳step」;妹妹出生後Sean就經常搗蛋,想得到父母的注意,但她沒有察覺到原來Sean還未接受到妹妹的存在。Sean在家人面前會掩飾,裝作很喜歡妹妹,但Canace從Sean的上課表現和作品看出他心中的不快。當妹妹接近2歲時,她就建議Sean跟妹妹一起上課,嘗試改善他們的兄妹關係。
起初Sean看到妹妹跟他一起作畫時很反感,不想妹妹跟他做同樣的事。妹妹未下筆Sean就已經說「妹妹什麼都不懂」,「她還很小」,「事情都是我幫她做的」。但當Canace請他幫助妹妹時,例如陪她去洗手,他卻斷然拒絕。
讓他知道妹妹需要他
兩兄妹的關係僵持了一個月。有一次Canace請Sean帶妹妹去拿工具時,Sean不願意,妹妹就心急自行離開座位,不小心跌倒大哭。Canace事後告訴Sean:「其實你的陪伴對於妹妹來說很重要,就算妹妹有些事自己能做到,很多時她都是『睇你頭』。如果你多留意她的反應,會不會覺得其實她都不是想攻擊你呢?」最重要的是,「如果妹妹做了一些令你不愉快的事情,你可以嘗試直接跟她說你不開心。你是應該要讓她知道你有不開心的。」
之後Sean就開始慢慢嘗試。那天起,Canace就讓他跟妹妹同時完成同一樣的藝術作品,又加入需要合作的小任務,給予他們更多互相觀察的機會。當Sean看到原來自己幫助妹妹,妹妹是會開心的,就開始對她放下戒心。雖然現時Sean還是會有與妹妹計較的時候,但頻率已經比以前大減。
父母不一定最清楚自己的子女。
看到Sean的改變,媽媽June都感到欣慰。她認為Canace除了幫到小朋友改善情緒、行為,還可以幫到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子女,更加知道如何教導子女。June坦言「父母不一定最清楚自己的子女,沒有第三方去觀察會有遺漏」,「Sean很缺乏自信,其實我不知道,只會覺得為何『鬧極都唔聽』,做什麼事都比人差。」課後跟Canace傾談後,她就了解到原來自己跟丈夫對Sean太嚴厲,將父母的姿勢擺得太高。
檢討過後,June跟丈夫嘗試改變對Sean的態度,把要求降低,Sean的情況果然有所改善。「Canace不是教我們怎樣做,只不過提出問題,再跟我們合作改善。這樣比只跟從自己的教養方法更work。」
June最想讓其他家長知道,藝術是可以幫助小朋友成長,「不是要他當一個藝術家,而是真心去看小朋友畫作的人,是可以幫助小朋友抒發心情」。她引用Canace的說話:「不是純粹畫一幅畫,不是教孩子畫圓畫方,而是令他們有更多想像,從中真正抒發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