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教育】如何讓學生學懂在競爭中「輸得起」

撰文:育兒教室
出版:更新:

各位資優孩子的爸媽,你們如何理解「競爭」?在繼續往下讀前,先請你們花一分鐘時間去想想這個問題。
【編按:作者為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鄧軍樂】

班房內,科大雙修課程*的學生不論年紀、才能,以致個性、成長背景皆各有不同。唯獨是他們同樣醉心於鑽研數理知識,正全神貫注地聽著教授講解。這個畫面,讓我看到為興趣而努力的美好,亦是我熱愛資優教育的原因。但我發現,從部分資優生的角度看,班房呈現的原來是一個截然不同、競爭激烈的畫面。

「只要我夠強,就可以戰勝其他同學,我要做學校的萬獸之王!」

「我一直都名列前茅,但資優課程的學生個個都咁叻,我好驚我被比下去…」

「佢年紀比我細兩年,但佢數學竟然高分過我!佢實以為自己好巴閉,我唔甘心!」

從幾位學生身上,我看到由競爭激發出來的進取、好勝心,但亦同樣感受到他們內心的焦慮不安、恐懼及自我質疑。有些資優生一向憑藉「勝利」來肯定自我,一旦輸了,就認為自己失敗了,甚至毫無價值。這種自我質疑若未能得到緩解,或會令他們變得退縮、害怕面對挑戰,錯失發揮潛能的機會,白白浪費了天賦。

(VCG圖片)

在香港的文化環境下,競爭再自然不過,亦難以避免,關鍵在於如何讓學生學懂在競爭中面對失敗,亦即「輸得起」。但是,在尋求具體的策略前,先停一停,並回想一下文章開首時著大家反思的問題。你們的回答是什麼?「競爭」於你而言,是什麼?

「競爭」是勝過對方,還是超越自己?
「競爭」是針對對方的短處來爭勝,還是欣賞對方的長處,取長補短?「競爭」的樂趣在於得到外在的成功,還是因學習而取得內在的滿足?

作為資優生的培育者,要讓孩子學懂在競爭中面對失敗,我們必須先反思自己對「競爭」的看法,更要檢視自己的看法如何影響自己與孩子面對競爭時的態度及說話。當「賽果」宣布後,我們會只顧為勝出者戴上光環,而忽視了其他參與者嗎?即使「賽果」差強人意,我們能引導孩子重新定義成與敗嗎 (探索在過程中所「贏」得的新知識、寶貴友誼等)?與孩子分析落敗原因時,我們與孩子探討的是他們可控制 (如付出的努力、採用的策略) 還是無法控制 (如天資) 的因素?

我們的態度及說話,每每影響著孩子的競爭觀念及面對失敗的態度。孩子之間的競爭,是良性還是惡性、是明爭暗鬥還是惺惺相惜,就得看培育者能否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競爭觀念了。

*香港科技大學資優教育發展中心於2011年開辦雙修課程,旨在透過加深加速的學術課程及社交情緒教育活動,協助高小至中學的資優或高能力學生作全面的個人發展。

作者簡介

鄧軍樂 (Kelvin)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現於資優教育發展中心從事資優生心理輔導及家長教育。他積極提倡品格及情緒教育,並深信千里馬,也要依靠伯樂的知人識才,方能舉蹄奔馳,發揮潛能。

專欄名稱及介紹

資優教育發展中心 [香港科技大學]  – 優栽 · 悠哉

凝聚資優社群,加強資優生、家長及教育工作者溝通、交流,同心協力,以關愛點燃資優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