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小貼士】BB脫肛或涉肌肉發展問題 醫生教幼兒便便好方法!
不少長輩或者家長對BB有沒有便便都非常緊張,有時會嘗試緊抱BB雙腳,讓屁股凌空,「逗」他們上廁所。有傳言指,這種催谷BB上大便的做法,會引致BB脫肛,即是直腸末端的部分會跌出肛門而外露。兒科醫生陳少儒指,這種情況確是有機會發生,如BB的大便太硬,亦有可能引致更嚴重的肛門擦傷、紅腫,甚至肛裂出血。
逗BB上大便,是很多長輩常用的照顧方法,想讓孩子更易排出便便。近日,網上流傳一條「湊仔100錯」的片段,其中指逗BB的做法有機會引致脫肛。
兒科醫生陳少儒解釋,脫肛即是直腸末端的黏膜從肛門露出體外,「貌似豬潤腸」。他指,逗BB的動作會調整直腸角度,也會令肚子有向下推的壓力,讓BB感到便意,也更易排出大便。如大便較硬身,又或是BB很用力排便,偶然也會看到直腸的黏膜部分凸出肛門之外。不過,醫生說不用太擔心,當排便完了,凸出部分會自然縮回體內。
假如父母留意到直腸末端長期凸出,有「脫肛」的情況,宜盡快向醫生求診,因為有機會是涉及嬰兒括約肌無力、先天失禁、神經系統或肌肉發展出現異常,也有可能是肺部等內臟問題,導致肚內壓力大,而出現脫肛。
陳醫生亦提醒家長,如果逗了很久,BB仍未排出大便,便應該停止。「一般而言,BB很少會出現便秘的情況,假如長期沒有排便,便需要讓醫生查看原因。」而頸椎未發育成熟,或是患有肛門和腸道疾病的BB,更不應該用上述的方法如廁。
小心肛門擦傷及肛裂
陳醫生表示,嬰孩因脫肛而求診的個案很少,反而因大便太硬,而導致肛門紅腫、擦損,甚至肛門破裂、出血的情況較常見,而以上情況會讓嬰兒感到疼痛,更不願上廁所。
預防勝於治療,醫生建議家長多留意BB的大便狀態,3個月以上的嬰兒亦能按情況多攝取水份,6個月大後更可以給予高纖維的食物,如搗爛了的蔬果,增強寶寶的腸道蠕動,以及軟化便便。
醫生又指,當小朋友可以坐痰罐的時候,就不用再「逗」,因為能發揮相同的作用。而較小的寶寶,如家長不想用「逗」的方式,可以讓BB平躺床上,把他們的腳分開並向上拉高,另一方面慢慢按摩肚子,也可以刺激腸道,讓便便更易排出。
《香港01》App,瀏覽更多親子資訊,立即下載: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