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可以打機先肯做功課?社工講解子女同你講條件點應對

撰文: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
出版:更新:

媽媽說:「你立即開始做功課吧,否則又像昨晚一樣要做到十時了。」
仔仔說:「你讓我打10分鐘機,我就開始做功課!」
媽媽說:「你還沒有開始做功課就要求打機啦?」
仔仔說:「你先讓我打機,我就會做了!」
子女為什麼和我講條件?

文:艾文妮姑娘(註冊社工)

分析:

1. 有樣學樣?

「講條件」其實是大人世界的習慣。當別人對我們有所要求,我們會期望「等價交換」。有時候,家長放工後,會沒意識地將有關文化帶回家中。例如子女要求你給他買雪糕,你可能會說:「先看看你今天表現!如果你能按時完成功課及溫習,就可以有雪糕。」

我們以為這只是獎勵,但其實這獎勵是建基於條件之上。所以當子女長大,潛移默化地,他也學會跟你講條件。

2. 學習 = 籌碼

另外,「講條件」是基於一方有需要,有期望,條件方能成立。如一方提出條件,而另一方根本不在乎,其實雙方根本就沒有「講條件」的機會。那為什麼子女會與家長講條件呢?你會想像子女跟你開出這樣的條件嗎?

「你快給我買玩具,否則我就不打機!」

當然不會,因為如果子女真的不打機,你還真是樂透了!所以其實說穿了,子女都了解家長著緊的事情,他們知道家長緊張自己的學業、功課,所以他知道可以用學習作為籌碼,來與家長討價還價。所以才會出現「你快給我買玩具,否則我就不做功課!」

子女通常不會開出「不買玩具就不打機」之類的條件。(視覺中國)

建議:

1. 注意身教

家長可避免將「講條件」的文化帶回家。我們獎勵子女是因為我們看到他努力了,我們欣賞他的努力,而且這些獎勵最好不是事先擬定的。當然,我們都曾經歷過,「我告知孩子他完成功課後的獎勵(條件),他變得很積極呢!」

但其實我們知道,他並不是真的喜歡學習,而只是為了得到獎勵而努力,這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讓大家一起學習做「無條件的家長」,給子女「無條件的愛」。

2. 拒做功課奴隸

子女能跟我們說條件是因為他知道我們的「死穴」,萬事只要關係到功課﹑學習,瞬間就觸動我們的神經。要解決這問題,我們要避免將子女學習成為自己的使命及成就,而過份介入。容讓子女有選擇權及承擔後果的義務,這樣他們才學懂為自己負責任,而非為滿足我們目標,並向我們提出條件。

【本文獲「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授權轉載,原文:《為什麼和我講條件?》艾文妮姑娘】

【如對親職管教有任何問題,可發訊WhatsApp咨詢熱線 6811-2959,由「香港青年協會」註冊社工提供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