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牛奶日】9成人奶類攝取量未達標 營養師指應吃兩份奶類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在飲食金字塔內,牛奶是屬於要適當攝取的食物,但根據由菲仕蘭(香港)有限公司進行的「香港家庭健康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的受訪者奶類攝取量未達標,亦有受訪者對牛奶有不少誤解,如認為如果有乳糖不耐症就不應該飲牛奶或牛奶只能補充鈣質。
營養師詹兆洲表示,雖然其他食物也能提供鈣,但牛奶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有助減慢骨質密度流失,並建議2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每日進食兩份奶類製品。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由左至右)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項目統籌主任陳嘉兒小姐、VNS營養健康中心首席註冊營養師詹兆洲先生、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副教授及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雷雄德博士及菲仕蘭(香港)有限公司企業事務副總監袁愷心小姐出席香港世界牛奶日2018「香港家庭健康調查」發佈會,並希望透過分享調查結果及相關建議,提升香港家庭對不同年齡層家庭成員「均衡營養」及「適量運動」的關注,建立健康生活模式。

調查一共訪問了429位21至70歲市民,收集他們自身、子女及家中年長人士的飲食及運動習慣。根據衞生署建議,2至17歲的兒童及青年每日應進食兩份奶類,而成年人則為一至兩份。但調查,91%受訪家長及其子女(99.5%) 每周奶類攝取量未達標;有近9成受訪年長人士每周飲用少於6杯牛奶,遠低於衞生署建議的每日一至兩杯。

1份奶類相等於:
—1杯(240毫升)牛奶
—1盒(150克)低脂純味乳酷
—兩片低脂芝士

調查又發現,不少受訪者對奶類有誤解,包括59%受訪家長認為如有乳糖不耐的人士不應飲用牛奶,亦有超過7成受訪者認為牛奶只能補充鈣質。

(VCG圖片)

液體鈣和乳清蛋白質較易吸收

除了鈣和蛋白質,牛奶同時含有磷、維他命A、D3、B2、B1及葉酸等營養素,均有助兒童成長、強化骨骼、鞏固牙齒、維持視力健康、正常心臟機能及思緒機能,雖然其他食物也能提供鈣和蛋白質,但營養師詹兆洲表示牛奶仍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因為液質的鈣和蛋白質更易被腸臟分解和吸收,對於腸胃發展未成熟的小孩特別適合:「固體和液體的蛋白質份子結構不同,腸臟需要更多時間去分解固質食物如魚的蛋白質,而乳清蛋白質的結構較小和簡單,腸胃吸收時便不用花太多功夫。當然在其他食物如甲殼、蔬菜都有鈣,但一般我們不會吃魚蝦蟹的殼,而且4至5煮熟的碗西蘭花所提供的鈣才等於1杯奶的鈣量,所以奶類製品是最直接和方便攝取來源。」

西湯通常都會加入牛奶來增加香氣和口感。(VCG圖片)

乳糖不耐可舒緩

對於乳糖不耐症的誤解,詹兆洲指當腸臟缺乏消化乳糖的酵素和分解乳糖的菌時,服用奶製品後便會引起不適,但如因此停止食用奶製品,身體內的酵素和菌只會繼續減少。相反,如持續適量食用奶製品,酵素和菌會慢慢增加:「其實亞洲國家只有0.5%—3.5%幼兒及兒童對牛奶過敏,患者可嘗試每日飲用3分1杯牛奶,再慢慢增加份量,讓身體慢慢適應。」

如果小孩的敏感情況嚴重,或因偏食而拒絕喝牛奶,詹兆洲建議家長可嘗試提供其他奶製品如乳酷、芝士,或者以奶類入饌,用來製作熱香餅、麵包布甸、奶凍、蒸蛋或西湯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