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家長】家長控制慾太強 專家:孩子會過度自我批判出現憂鬱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去年三月,學術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刊登了一篇由新加坡大學進行的研究,研究花了共五年時間追蹤了三百位小孩及他們的家長,結果顯示,當家長對孩子的控制與干預越高時,小孩更容易出現過度自我批判、焦慮症狀以及憂鬱傾向。

這份研究在2010年到2014年間追蹤了三百位年齡約七歲孩子,以及孩子的其中一位家長。在第一階段,研究人員請孩子在限定時間內拼拼圖,亦對參與研究的家長說「你可以自由幫助孩子。」在拼拼圖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有高度「控制」以及「介入」行為的家長會不斷干預孩子拼拼圖,例如下指令告訴孩子該怎麼做、直接插手糾正孩子弄錯的地方,或是甚至直接幫孩子完成拼圖。然後,接下來的幾年,研究人員從家長、孩子、以及學校老師等各種報告和觀察中,來檢視孩子的自我批判程度。

(電視劇「親親我好媽」劇照)

家長控制慾高 造成孩子過度自我批判

這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探討導致孩子發展出「不良型完美主義」的原因。完美主義分成兩型:良好型完美主義以及不良型完美主義。前者能夠投入心力去嘗試,但後者則是過度沉浸於自我批判,以及擔憂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發展出不良型的完美主義?是家庭的社經地位?孩子的性格或氣質?還是家長的教養方式?這份研究的主要研究員、新加玻大學的教授Ryan Hong教授這樣說:「我們發現,家長的介入是一個預測孩子自我批判程度的主要因素。」

Hong教授解釋,當家長高度控制與介入小孩的生活時,便會傳遞「不管你怎麼做,你永遠都不夠好」的訊息給小孩,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可能會害怕任何犯錯 ,即使只是非常微小的錯誤。同時也常常怪責自己為什麼會犯錯、怪自己不夠完美,容易造成過度自我批判。而自我批判的程度則是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更加劇。除此之外,這些孩子也顯示較高的焦慮以及憂鬱症狀。

家長請適當放手 讓孩子有犯錯和失敗的機會

「家長應該要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學習的過程包括犯錯以及從錯誤中學習。」Hong教授表示。而當家長過度控制以及介入時,孩子就錯失了學習機會。譬如,當孩子間發生爭執時,家長直接跳出來幫孩子解決衝突;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直接插手幫孩子解決困難、或指示孩子該怎麼做、給孩子過高的標準與期待、在孩子犯錯時激烈指責小孩……等等。在這樣高度被控制的環境底下,孩子失去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沒有這些機會建立自信與能力,變得不敢嘗試、不敢犯錯、並且常常指責自己。同時變得容易焦慮及憂鬱,需要倚賴大人替他解決事情,在一些極端情況下,還可能出現自殺傾向。

如想要培養出一個獨立的孩子,就要給孩子機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犯錯及鼓勵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或許在家長並不希望看到孩子受挫折或是傷心難過,但這些都是學習過程中的必經過程。當然,有些時候孩子的確需要家長的介入幫忙,但大部分情況下家長可以做的是陪伴與支持孩子,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任何事情都要插手、介入、或是幫孩子完成。

當個支持孩子的家長 不要當控制型家長

身為中學老師的作家Jessica Lahey在她的新書〈The Gift of Failure〉中也呼籲家長適當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她在書中提到了一個類似的研究──研究員觀察了孩子在玩時,在身旁媽媽可分為兩類──一是「控制型」,常常干涉糾正孩子;一是「支持自主型」,願意讓孩子自己嘗試自己想辦法。

觀察媽媽與孩子的相處後,研究員讓孩子獨自一個人解決任務,結果發現,有控制型媽媽的小孩一碰到困難時就放棄,相反的,有支持型媽媽的小孩則是會在困難與挫折中繼續嘗試。

當孩子有機會嘗試、失敗、然後再嘗試,他們就可以理解他們失敗的是一項任務,而不是一個失敗的人;他們可以體驗到犯錯沒什麼了不起,再試試就好。當家長願意放手,就可以發現,孩子能做的事情比我們想像中的多很多。

更多文章:【體驗式學習】小學生走出校園探索香港 學習解難培養團隊精神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