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媽媽】慢慢來,比較快│Natalie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小朋友在街上「瞓地扭計」,我夾他起來,他又躺回去。怎麼辦 ?
小朋友發脾氣大哭,我要求他收聲,卻越哭越大聲。怎麼辦 ?
每當小孩已進入跟情緒打轉的狀態,不論為著什麼事情,我都會跟家長說,面對負面情緒的通則都是-慢慢來,比較快。

小朋友發脾氣時,他的表面行為很容易就會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因為情緒是有感染性的,他的負面情緒會牽引出你的浮躁不安,使你很想迅速解決掉他發脾氣的行為。

但 是 千 萬 別 掉 進 陷 阱 裏 啊。

如果你真的被他發脾氣的行為抓住了注意力,然後急急處理的話,你和小孩將會無法避免打一場泥漿摔角戰。

讓小孩感到被理解

而樓上大腦有一個簡稱為TPJ(顳頂聯合temporo-parietaljunction)的組織,當我們感覺自己被理解時,TPJ就會活躍起來,並與大腦額前葉皮質共同作用。也即是說,如果我們能讓小孩感到被理解,小孩將逐步由樓下大腦的支配重返樓上大腦,小孩便能夠從情緒中解脫出來。

所以,面對小孩情緒時,我們先試著深呼吸,然後告訴自己,慢慢來。不要想急著幹掉他的脾氣,那只是表面行為,不值得糾纏下去。

小孩要瞓地嗎 ?
讓他瞓,或將他搬到另一安全的位置訓。
小孩要哭嗎 ?
讓他哭,或將他帶到較少人的位置哭。

我們先聚焦那發脾氣的背後,小孩是為了什麼而有負面情緒,然後我們試著同理他的情緒,澄清目前狀況,再一同找出路。也即是很多幼兒工作者常說的 ACT:

-Acknowledge the child's feelings and wants
-Communicate the limit
-Target acceptable alternatives

當事情正式完結後,才再找孩子秋後算帳吧,告訴孩子他表達情緒的方式 有什麼讓人難受的地方,而除了瞓地和大哭,其實還有什麼其他方法?

如果真的能夠做到上述的慢慢來,你會發現,大部分情況下,小孩的情緒很快就會平復,事情很快就得解決。

讀到這裏,聰明的家長或許已領悟到,慢慢來的關鍵,其實在於家長當下的狀態是急躁還是平靜呢。而我們通常都難以平靜,也是很可能我們的成長過程中,較多經歷是讓我們的樓下大腦比較發達。現在有了認知,我們也許是時候透過練習,好好發展自己的樓上大腦了

文中所說的同理情緒,只是對小孩的情緒用同理心進行理解,然後先陪同他理解事情,並找可行的出路。千萬不要將這個過程,誤解成認同小孩的行為,也不要因小孩有情緒,就服從小孩的意思。

Natalie (專頁:玩樂才是正經事

媽媽,社工,親職教育工作者,在這裏分享兒童心理發展、親子關係建立,以及親子溝通技巧的知識。皆因心裡蘊藏一個願望──渴望看見我們這一新世代的父母,放棄對孩子催谷、對立角力的教養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尊重、溝通、自省,讓下一代在愛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