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媽媽】新手父母的第一門功課:學習放慢│Natalie
帶孩子去街,本來就是一條直路到達目的地,行程大概五分鐘左右,最終卻拖拉好幾倍時間才到,過程還要經歷幾番爭戰。相信這是很多家長都有的類似經驗吧。
【編按:作者為社工媽媽Natalie】
對家長來說,行程就是 : 出門、下樓、行、到達目的地。
對孩子來說,行程卻是 : 出門、搶鎖匙關門、按電梯、不夠高按然後要求家長抱起再按、進電梯、離開電梯、摸摸信箱、看看路邊小狗,拾起地上有趣的垃圾、被家長指正不要拿垃圾、尋找垃圾筒、經過一排扭蛋機,駐足觀賞,繼而動手,發現扭蛋機上有貼紙要撕出來;發現旁邊有商店,摸摸門前的東西,一不提防衝進店內,摸摸店內的東西,家長半推半拉地帶走;發現滅火筒,駐足觀賞,詢問家長是什麼;發現有小朋友吃雪糕,駐足觀賞,家長提示要走;到達目的地。
光看文字就已經覺得累,家長親歷其中一定更覺煩厭,尤其趕忙的時候,很難不悔恨自己為什麼沒有帶BB車 (或為什麼帶了BB)。
為什麼孩子出門,總是不能乖乖,好好認真的走呢?
當我們願意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就能體會小孩子的狀況。其實狀況就好像你第一次去日本旅行,第一次看見那智能廁所有幾十個鍵的時候一樣。你會驚訝,你會想認真去望望試試。
要怪責小孩的好奇心嗎?
小孩「初到貴境」,對身邊的一切存在着充滿朝氣的好奇心,每一隻狗,每一個滅火筒,每一件垃圾,對他們來說都可以是前所未有的體驗。而你,卻對這一切習以為常 ,覺得平平無奇,早就喪失對身邊熟悉事物的好奇心。
當家長責怪小孩為什麼不能好好走路,就即是在責怪小孩,為什麼你要有好奇心?而,好奇心應該被責怪嗎?
好奇心,是一切學習的開端,及持續學習的重要元素。甚至,我可以說,好奇心是一個人生活快樂與否的重要元素之一。你看看身邊那些仍對不同事物好奇的成年人,和那些喪失好奇心,只活在安舒區的成年人,就知道我的意思了。
所以在不妨礙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就容許他們好奇吧。作為家長,別親自成為孩子好奇心的劊子手,早早窒礙他們對世界的探索。(放心,當孩子走進教育制度,他的好奇心就會逐漸被消磨,急什麽啊。)
學習放慢
那麼,怎樣做才可以保存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不要常常那麼趕急,預留多點時間出門吧。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真的有必要這樣繁忙,是我們自己選擇繁忙。好像節目豐富才有意義,才不空虛,才能表現關係親密。其實,對這些初哥小孩而言,自由地在街上探索着大的小的,比起半推半拉地被趕上車去什麼什麼館,可能還更輕鬆,快樂,自在。
這不僅是父母,也希望社區裏的人有多點明白。小小孩在街上停留時,不是父母不理他,任由他無無聊聊在街上盪,所以不要投射奇怪目光吧。父母有時也是礙於這些壓力而中止小孩的探索。其實這些對成人來說的無聊,對小小孩來說不是呢。
學習放慢,是我們新手父母的第一門功課。
Natalie (專頁:玩樂才是正經事)
媽媽,社工,親職教育工作者,在這裏分享兒童心理發展、親子關係建立,以及親子溝通技巧的知識。皆因心裡蘊藏一個願望──渴望看見我們這一新世代的父母,放棄對孩子催谷、對立角力的教養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尊重、溝通、自省,讓下一代在愛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