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媽媽】冷靜區,真的有助小孩自行冷靜嗎?│Natalie
近日某育兒真人show成為家長圈熱話,有些家長向我提問,節目中提出運用冷靜區去處理小朋友哭鬧問題是否有用?我並非專家,但是希望分享一下我認知的研究,理論,家長經驗及個人想法,讓大家一同思考。
【編按:作者為社工媽媽Natalie】
1. 冷靜區,真的有助孩子冷靜 ?
新生命誕生時,大腦只發展了20%,當中負責自我控制的部分仍未建設,會在往後首六年急速發展。在小朋友大腦未發展好自我控制能力的情況下,要求小朋友自我冷靜,是一個錯配的期望。
雖然小朋友在進入冷靜區後,最終最終會平復情緒,呈現出冷靜的樣子,這並非代表小朋友真正靠自我冷靜下來。事實上不論你做或不做什麼,情緒都會有平復下來的一刻,不會直到永遠。而冷靜區的小孩,是在知道無法反抗,無助中冷靜下來。
2. 冷靜區,真的有助孩子學習自我冷靜?
雖然小孩是從無助中冷靜下來,但終究就是冷靜了,看來使用冷靜區還是有其作用。是的,短暫的冷靜是可以達到,卻要注意可能無助小朋友發展自我冷靜能力,甚至有反效果。
我們的大腦分成兩個區域,一個負責處理危機與強烈情緒(樓下大腦),另一個負責理性思考(樓上大腦),兩個區域幾乎不會同時運作。而大腦具可塑性,當你生活越多某類型的經驗,對大腦某區域越多刺激,該區域就越發達。
要小孩使用冷靜區,會刺激小朋友哪一區域?是負責處理危機的樓下大腦。
雖然家長認知自己的動機是希望小孩冷靜而不是懲罰,但在小孩的感受而言,要獨自面對情緒,其實就是一種被隔離的懲罰,因為實際上給孩子留下了「孤立感」的經驗。
研究大腦發育與育兒方法關聯性的精神病科臨床教授Daniel J. Siegel博士和教育學家Tina Payne Bryson博士的研究指出,孩子最終冷靜並認錯,並不是因為他們從理性上認識到錯誤,而是因為害怕被孤立冷落。他們還指,孤立感造成的痛苦在大腦中的反應和體罰幾乎一致。如果長期使用隔離方法,會使樓下大腦越多刺激,長遠小孩情緒越是容易失控。
所以,冷靜區對孩子長遠的情緒控制而言,是好是壞?
3. 小孩情緒失控,家長可以如何面對?
連結代替隔離,連結包含下列四個層面 :
(1)接納
我們可能不認同他生氣的原因,甚至覺得是他自己做錯了事,我們無須認同他,但是,我們也可以接納他會有負面情緒,兩者並沒有抵觸。
(2)同理
我們可以告訴小孩,我們看見剛才發生了什麼事,我們了解事情令小孩有什麼感受。當小孩感覺到自己內心被明白,情緒會比較容易平復,原因是樓上大腦有一個簡稱為TPJ(顳頂聯合temporo-parietaljunction)的組織,當我們感覺自己被理解時TPJ就會活躍起來,並與大腦額前葉皮質共同作用。TPJ受到越多刺激,越有助小孩發展同理心,而同理心亦有助情緒控制。
(3)陪伴
我們可以與小孩嘗試哪一種陪伴方式是最舒服的。擁抱入懷,握著手,或只是靜靜站在孩子旁邊。讓小孩知道,家長明白他有負面情緒,並且不會因負面情緒而離棄他。負面情緒是人的一部分,無須抗拒。
(4)溝通
當小朋友冷靜下來,我們再和平地與小孩溝通。我們可引導小孩思考 :
*剛才發生什麼事情?
*剛才自己有什麼情緒?可以用什麼詞彙形容?
*當情緒激動時,可以用什麼方法幫助自己舒緩?
這些由小孩自己思考而生的答案和方法,才是真正屬於小孩自己。
我們也有情緒失控時
將心比己,當我們在另一半面前情緒失控,你希望得到什麼對待?希望另一半擁你入懷,接納你有軟弱的時刻 ? 還是希望另一半推你入房,叫你自己冷靜 ? (自己選擇入房冷靜,跟對方推入房冷靜,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作為成年人,腦部發展建全,經歷多少風雨,還是有情緒失控的時刻。何況初初到世界幾年的小孩子? 為什麼我們如此急不及待要他們學懂自我調節情緒,而過程中還不能依賴父母一下 ?
我想的是,也許我們作為父母的,自己的負面情緒也經常不被接納。從小被父母叫「收聲,不能哭」。成年後,亦沒有多少個人能接收自己的怒火與眼淚。我們被人抗拒及自己抗拒自己的負面情緒,所以也抗拒小孩的負面情緒。小孩一有負面情緒,就急著要去控制,去處理。
雖然隔離的方法看似和平,比打罵好,但是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告訴我們,隔離的方法或多或少對小孩造成傷害。
我們用知識改變下一代的命運。我們這一代受過的傷,就在這一代中止吧。
後記:在寫這篇文章時,我一直想了又想,隔離的方法雖然會為小孩帶來傷害,但總比父母情緒失控打罵小孩好。那似乎隔離的做法,最大的功能不是讓小孩冷靜,而是讓家長冷靜。 接納,同理,陪伴,溝通是面對小孩情緒失控的良方,但是對家長的要求也相當高,家長自己當下必須先有能力面對自己情緒,然後才能接納孩子。 所以,這文章並非全然否定隔離的方式,偶而因著彼此的情緒失控而運用冷靜區也無妨。這篇文章是想讓大家看到冷靜區的背後,及更全面理解情緒失控與冷靜的課題──我們必須一直修行,有能力面對自己情緒,再去接納孩子情緒。也許這才是關鍵。 隔離比打罵好,連結比隔離好。
Natalie (專頁:玩樂才是正經事)
媽媽,社工,親職教育工作者,在這裏分享兒童心理發展、親子關係建立,以及親子溝通技巧的知識。皆因心裡蘊藏一個願望──渴望看見我們這一新世代的父母,放棄對孩子催谷、對立角力的教養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尊重、溝通、自省,讓下一代在愛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