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全港小學X-CAR電動車大賽 創科編程與中國文化二合為一
STEM教育是指以科學(Science)、科技 (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四個範疇,培養小朋友創意及科學興趣。後來又加入美術(ART)範疇,令STEM變成STEAM。今年更有小學將中國文化元素加入STEM教育,讓學生在學習和應用創新科技之餘,同時對中國的地理環境及文化風土有進一步的認識。
攝影:張浩維
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主辦的《創科自駕遊神州:全港小學X-CAR電動車大賽》於上星期六(9月30日)在該校舉行。參賽學校一共有42間,參與的師生超過200人。比賽中,參賽隊伍控制X-CAR電動車遊歷中國地圖上不同省市,過程中需回答與該地區相關知識、或是關於電動車結構及簡單編程問題,以全程得分最高者為冠軍。冠軍隊伍師生將由大會贊助免費前往日本東京進行STEM的學習與交流。
遙控、答題兩者同時兼顧
比賽共分A、B、C、D四個賽區,每個賽區由中國的不同省市路段組合而成。每隊參賽隊伍由一名駕駛員遙控電動車,從賽道的起步點行駛至終點位置,限時3分鐘內完成可得40分。賽道沿途共設有3個不同的問題區域,駕駛員控制電動車到達指定區域後,於iPad上揀選題號,然後舉起A、B、C、D牌回答問題,老師即時核對答案。問題會以不同賽區、不同省市路段上相關的地方知識命題,範圍包括歷史文化、傳統藝術、飲食文化、地理環境等,或是關於電動車結構及簡單編程問題。
除了電動車偏離跑道要扣分,當電動車駛入問題區域時,必須四個車輪都已進入區域,否則不會開始問答環節,所以駕駛員必須有穩定的「駕駛技術」才可得到滿分。另外負責答問題的同學,也要預先熟讀大會提供的資料以回答題目。參加者們要分工合作,才可以同時兼顧遙控電動車和答題部分。比賽最後由景林天主教小學以1分11秒,答對所有問獲得冠軍;亞、季軍則分別由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和九龍灣聖約翰天主教小學獲得。
除了「鬥快」、「鬥準」,是次比賽也設有外型設計獎項。各間學校領取過大會統一發放的電動車後,盡情發揮創意,製作出「內外兼備」的「戰車」。
互動裝置設計 為作品帶來小驚喜
金巴崙長老會耀道小學大膽改變事物原有的功能和意義,利用紙皮作創X-Car 的主材料,讓學生從中思考物料的可塑性,延續物料的生命,反思環保的意義。學生同時設計了一個感應程式,當感應器感應到有人經過的時候,電動車的車門就會打開,增添了與觀賞者互動的元素。學校於去年9月正式推行全校普及的STEAM基本能力培訓課程,希望令每一位小朋友都能體驗、學習、實踐。而這次設計過程中,負責老師梁老師指學生綜合了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經由探索學習問題解決的知識、活用不同技能,利用創意進行解難任務。
外型配合主題 模仿真車打燈
循理會美林小學的「戰車」找來現成的紅色跑車作外殼,車上插了一支中國國旗,配合比賽主題。驟眼看可能會覺得作品缺乏STEM元素,但細心一看,會發覺學生有自己為電動車編程。當電動車向左和向右轉時,會像現實中的車輛般打燈;剎車時車尾的紅燈又會亮起
以3D打印技術製作 兩部機印足四五日
場內最矚目的,莫過於仁濟醫院蔡衍濤小學的「坦克車」。學校本身在校本課程有教授3D打印技術,在視覺藝術課時會教畫3D圖畫;在電腦課時又會教授軟件的運用。學生在參賽時表明想製作一輪坦克車時,羅老師和李老師便跟他們在網上尋得素材後,一起進行改裝,車身要製作多次才能印出最合適的尺寸。整輛坦克車」需要兩部3D打印機同時打印四五天才能完成。另一別出心裁之處,是他們在車底下放置了一個喇叭,不斷播放發炮的聲音,增加真實感。
而最佳設計大獎由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奪得。他們的作品車身是由木板製成,而車上的中國國旗則是以膠板製成。大會認為學校以雷射切割技術裁出木板,再把木板組件組合,製成車身,跟中學STEM課程內容相似,值得嘉許。加上車頭貼有microbit電子板,採用文字編程,播放「LKKB X CAR」字句,STEM元素多元化,又充分讓學生親手製作參與其中。
STEM缺乏評核準則 卻可自由發揮創意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致力發展小學常識科技教育課程已超過十年,每年都會舉辦科技奧運會,深受學界歡迎,這次X-Car電動車大賽是又一創新活動。校長張偉菁希望透過是次比賽,帶出STEM不只是一種學科,而是應用於生活之中,成為一個學習理念的訊息。比賽前,主辦學校又會提供不同的工作坊,讓學校老師也可以跟學生一同學習STEM的知識,幫助他們日後在自己學校推動STEM教育。張校長認為,STEM教育現時在香港可說是百花齊放,雖然沒有一套評核準則可能會令學校和老師難以尋找方向,但這自由度也能讓各業界人士用心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