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失明少女的音樂人生 蕭爸爸同行20年:點都唔會放棄佢

撰文:梁蔚澄
出版:更新:

醫生說:「得兩條路你揀,唔做手術就死,做咗就永久失明。」即使心裏明白該作哪個選擇,二揀一,都很殘忍。
當時蕭凱恩只有3個月大,還未落地便要面對生死之間,這個決定最後還是落到父母手上。蕭爸爸說:「那一刻真的接受不了,第一個反應當然是反對,但醫生講癌細胞有機會經血走入全身,我們也不得不下決定。」蕭氏夫婦由不敢相信,到掙扎許久,再決定做手術,每一刻都是煎熬……
如今,蕭凱恩已是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學生,主修聲樂,考獲聖三一音樂學院鋼琴演奏級及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聲樂文憑,亦在校際音樂節的多個比賽中獲取佳績。2011年更在「中國達人秀」中勝出,代表香港前往上海參賽。其實,她如一般的學生一樣需要上學,也要考DSE。在接近天生失明的情況下,先不論怎樣學彈琴唱歌,連怎樣走路、說話也要下一番功夫,爸爸又怎樣與她走過這崎嶇路?
攝影:楊晴、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攝錄:梁蔚澄、鄧詠瑤

凱恩雖然自小失去雙目,爸爸卻成為她的眼睛,成為人生的領航員。

蕭爸爸扶着凱恩坐到電子琴前,我們正準備拍攝及收音器材時,她便好奇地研究我替她戴好的領夾咪(clip mic),她說:「我喜歡與人接觸、傾偈,這樣我就可以了解更多不知道的事。」突然,爸爸在旁提醒:「凱恩,隻眼,篤返入去吧,這樣拍照才比較好看。」

不知道是否「眼盲心不盲」,語畢,我們靜止了不消1秒,她立即解釋:「這個是假眼來的,不用擔心,我會調整,近日位置不好,很快就覆診呢!」然後,便傳來悅耳的歌聲,伴隨着輕重有序、快慢有致的琴聲……

我不希望她被標籤是個視障人士或是盲人,她也能像正常人一般走路、說話、彈琴;她也有她能做到的事。
蕭爸爸
我安排大家在一個較為舒適的地方坐着訪問,二人不約而同地抱着咕𠱸閒談。

女兒自小失明 爸爸想出自救術

爸爸道出這痛苦的回憶:「我覺得好可惜,BB眼仔大大,又可愛,好難接受。太太哭,我跟着哭。」當時,蕭爸爸在公司與醫院間不停來回,只要有靜下來的時間,眼淚便會奪眶而出。最後,他決定堅強起來,向太太作出承諾:「點都唔會放棄佢,盡一生的能力湊大佢……即使知道會被歧視,我都唔會收埋佢,一定要帶佢出街。」當凱恩漸漸長大,歧視的眼光亦逐漸增加,因為她不會眨眼,亦令人感到奇異。無論別人怎樣看,還是要解決生活上遇到的難題……

二人即席示範兒時學行的情況,凱恩需說自己太重了,但爸爸亦樂於展示。

當時對視障人士的支援並不多,很多情況都是要靠自己想辦法,如教學行路,教她如何說話。

「我想到一個方法,就是凱恩踩在我的雙腳上,然後我踏出一步,凱恩便自然跟着出踏出一步。」此刻,爸爸興致勃勃地示範給我們看,左、右、左、右……他說這樣便令凱恩明白走路的感覺,亦開始懂得直線走。

那麼說話呢?「我們大個了,不做了。」凱恩立即說,原來是由爸爸與女兒嘴對嘴說話,每當爸爸說「爸爸」、「媽媽」等字後,嘴對嘴的方法便會令對方知道某個字的嘴型,然後再用手捉摸發聲時喉嚨的振動,令凱恩明白如何發音。因為爸爸的工作較為固定,因此教導凱恩的責任便由爸爸主力承擔。

當時想一個失名人士讀到大學,簡直是天方夜譚。
蕭爸爸
爸爸實行對太太的承諾,看小與太太、凱恩及妹妹外出遊玩。

學鋼琴為興趣 學游泳為求生

蕭凱恩兩、三歲時亦有聽兒歌,把別人送來的電子琴當玩具玩,而爸爸看見她好像對音樂有興趣,便找老師來教她鋼琴,他說:「當時沒想過視障人士可以學音樂,當她第一次彈出整首《Long Long Ago》時,我感動到喊!其實我希望佢學音樂,唔係想佢有咩成就,而是我希望正常人做到的,她也能做到。所以我會俾不同的事給她嘗試,有時都唔知得唔得。」

聞說她會游泳,起初只能游五十米,現時最佳成績是游一千米,即二十個直池。

爸爸認為游泳是訓練其求生本能,因為他兒時試過溺水,當時他大概5呎高,然後在一個4呎6吋的泳池滑倒後,便不停拍水,但其實只要他站起來便沒事,他說:「你想想,當你不會游泳,雖然人高過池,但驚只會令你愈來愈出,離開池邊,便會溺水,我已經試過幾次,我希望她懂游泳,懂自救。所以,我好堅持她一定要學識,都學了幾年。

音樂是一個國際互通的語言,就算不同的國藉的人,音樂也可攜帶訊息給別人,是我的精神食糧,也是我不可缺少的東西。
蕭凱恩

學琴難 找老師更難

學習過程中總有想放棄、沮喪的時候,凱恩亦不例外,曾有一名老師要求很高,每星期教幾首新歌,可是因為凱恩在視障學校寄宿,只有星期五晚放學後的時間練習,星期六便學琴,根本沒有時間練琴,當做不了老師的要求,便會質疑她的努力。有一次,老師教切分音(Syncopation),凱恩根本不明白,但又不敢開口問,這次比起蕭爸爸常聽的:「你女兒係盲,我唔識教」這句說話更傷人,老師對她說:「你想考五級?唔使指意。」

爸爸說:「當時學琴係希望佢生活有啲調劑,為了興趣,沒想過將來要做什麼,但學咩都好,游水是求生,我覺得小朋友學什麼也好,都要以興趣為出發點,唔係將來成為搵食技能。」如今她不想練習,害怕上課,與爸爸的原意相反 ──學習不再快樂。爸爸明白女兒並非討厭音樂,因此再繼續尋找適合的老師。

好想嘗試看得見的感覺,我曾問別人,這好像……永遠有菲林的相機。
蕭凱恩
視障人士學音樂,若沒有合適樂譜,便需要由老師彈奏樂曲,讓他們記住旋律,有點硬記的情況出現,較為理想的就是學會點字樂譜。因此,她希望將來可將音樂知識教授給喜愛音樂的視障人士,並提供點字樂譜予有需要的人士。

也是要考DSE上大學

凱恩小時候讀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爸爸解釋心光是學點字、住宿舍就學自理。因為有點字的基礎就可以一路讀上去。當時凱恩的成績好,加上正推行融合教育,因此她成功入讀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嘗試過正規的學習生活。面臨升學問題,她與其他考生無異,需要考中、英、數、通識的科目,另外她選擇中史、音樂,並笑言數學真的比聲樂及音樂更難。

提及考試,她突然說:DSE是一個遊戲,照程式去做,便有機會成功,你考DSE,是希望入大學,希望讀自己喜歡的科目而將來可從事相關的事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既然我找到我自己有興趣的事,我一定會揀音樂。」最後,她獲得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的入學資格,另亦得到尤德獎學金,可到英國進修。外國讀書需要考慮自理能力、環境適應、財務能力等,而演藝學院則需要向教育局申請相關撥款才可增添協助她學習的設施,最後她選擇已有相應配套的中大。

+1

如果看得見……

「看不見觀眾,會較為不緊張嗎?」蕭凱恩坦言,雖然看不見的優勢是較能集中,但上台表演或比賽前也會緊張得雙手變得冰凍,需要爸爸幫手取暖,令血液運行,不過二人說,上台後便會自動變成另一個人。

「如果看得見……」她說,最基本的都是看看自己及家人的樣子,但最想見是白天和黑夜的分別。

即使看不見,音樂已成為她認識世界的眼睛。

蕭凱恩將會出席全球首個由視障人士策劃,完全黑暗的《暗中作樂》聲演會中表演。這個由「黑暗中對話」主辦,「對話體驗」協辦及「人山人海」合辦的聲演會已踏入第七屆,屆時凱恩將會與at17、張敬軒、黃耀明、許廷鏗等歌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