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注射|打針不再「拮patpat」?除尷尬外 還有2大健康疑慮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更新:
不少人都有小時候發燒、生病,在屁股上打針的經驗,不過現在這種情況越來越少見。台灣兒科傑登醫生在粉專發文分享三個原因,引起熱議。
傑登醫生表示,過去之所以會打屁股針,是因為屁股肌肉大塊、不容易失手,所以像是退燒針、止吐針甚至有些疫苗,都是打在屁股上,但現在之所以很少見,主要有以下原因:
打針不再拮pat pat,原來有原因:(按圖了解)
+6
1. 刺中坐骨神經
傑登醫生指出,坐骨神經是人體直徑最粗的單根神經,主要支配大部分腿部的感覺和運動,屁股剛好是它的必經路徑,一不小心刺中造成神經受損可就糟了。
2. 導致屁股肌肉纖維化
傑登醫生表示,在屁股打針,反覆的肌肉注射恐導致長期發炎,之後攣縮纖維化,無法併腿蹲下或活動受限,俗稱「青蛙肢」,這在以前很愛從屁股打退燒針的年代較常出現,現在因為大多用口服或塞劑就可解決,案例已經少很多了。
3. 面子掛不住
傑登醫生表示,要把褲子脫下來露出屁屁,不管對大人或小孩來說,都需要一些「恥力」,尤其是要大規模接種時,就更難達成了。
傑登醫生指出,現在為孩子接種疫苗或注射藥物時,他都會優先選擇大腿或手臂肌肉,若為2歲以下的嬰幼兒,手臂的肌肉還不夠厚,通常會優先選擇在大腿前外側注射,但卡介苗除外;而2歲以上的孩子,因手臂有肉了,可選擇在非慣用手的上臂三角肌注射。最好的方法,是讓可以溝通的孩子,選要打哪裏,讓孩子練習自己做決定。
【延伸閱讀,更多兒童健康建議】
發燒|體溫越高病得越重?燒得越耐免疫力越高?6大迷思逐一破解
+19
發燒|別叫醒孩子吃藥!兒科醫生分享心得 3個「不」你或常做錯
+8
感冒|2歲半女童一個月睇15次醫生 或屬正常 但有5徵狀則要留神
+7
感冒|發燒「出一身汗」更快好?別亂信「2後果」或加重感冒症狀發燒|5歲女童浸浴溺斃!即睇8大降溫須知 退熱貼、沖涼只能治標發燒|感冒好不了便該換診所?醫生解答3個迷思 病況反覆有原因嬰幼兒疫苗|新手爸媽必睇嬰幼兒打針時間表 附小學生打針時間表
延伸閱讀: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