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退燒藥可與退熱貼同用嗎?4大降溫方法 醫生逐一點評效用

撰文:中天新聞網
出版:更新:

近期病毒大亂鬥,當孩子發燒時,甚麼退燒方式較適合呢?台灣兒科醫生建議,可先洗32~35°C的溫水澡;若體溫更高了且明顯活動力下降時則可使用退燒藥,是最有效的退燒方式。

台灣波力診所醫生莊豐如在Facebook專頁《波力診所-新北市新莊區》發文分享,腸病毒、腺病毒齊發,共同症狀都是發燒,這症狀是人體與病毒、細菌作戰時必經的過程,並不是壞事,但如果難以忍受退燒就很重要。一般而言,發燒的定義為,肛溫、耳溫、額溫>38°C;口溫>37.5°C;腋溫>37.2°C。

相關文章:發燒|5歲女童浸浴溺斃!即睇8大降溫須知 退熱貼、沖涼只能治標

+18

由於退燒的方式多樣,因此莊豐如也統整常見的「4種退燒方式」進行大PK,供家長們參考:

洗溫水澡

當體溫達到發燒標準時,可先透過洗/擦32~35°C的溫水澡,降溫又能帶走汗水,換上乾爽的衣服能舒服許多,可說是「最舒服」的退燒方式。

退燒藥

是最有效的退燒方式,當體溫更高且活動力明顯下降時,即可服用退燒藥。原則上,體溫>38.5°C服用藥水,或是>39°C使用肛門塞劑,只要擇一即可,每次間隔4~6小時。由於退燒藥作用需要時間,因此千萬別因心急而頻繁使用退燒藥。若每次發燒間隔變長了,也是「快好的徵兆」,應酌量減少用量。

退熱貼

造型可愛又具有安撫作用,但只能降低皮膚表面的溫度,無法降低中樞溫度,效果較差。更要注意不可含有「薄荷醇」成分,恐誘發2歲以下嬰幼兒呼吸中止症。

冰枕

冰枕溫度過低,與體溫落差太大,太冰容易不舒服、也太過刺激,且只能降低皮膚表面溫度。

何時應該出動退燒?莊豐如說明,孩子的「活動力」和「胃口」,比溫度計的數字更重要,只要「精神尚可」就不必急着退燒。另外,退熱貼和退燒藥是否能同時使用?莊豐如解釋,但若體溫已經下降就不需要退熱貼。不過無論何種方式都只是暫時緩解,一旦孩子高燒多日,仍應就醫治療生病的根本原因。

【延伸閱讀,更多兒童發燒注意事項】

發燒|體溫越高病得越重?燒得越耐免疫力越高?6大迷思逐一破解

+19

發燒|別叫醒孩子吃藥!兒科醫生分享心得 3個「不」你或常做錯

+8

延伸閱讀:

他反覆發燒半年找不出原因!醫靠「1顆藥」抓罕見癌症:肚子都是「米粒」

【本文獲「TVBS新聞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