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Bottle機場新設Popup打卡點極具設計感 原來是MoMA館藏經典

撰文:何國龍
出版:更新:

【Blue Bottle/ 咖啡/ MoMA】飲用咖啡是不少朋友的習慣,除了提神更是味蕾享受,別具設計感的咖啡室往往都是打卡好去處,這個空間亦是聚會、開會、享受悠閒時光的好選擇。

Blue Bottle Coffee這家主打精品咖啡的品牌,在世界各地的分店都因為有著各具特色的設計而深受歡迎,原來品牌向來喜歡邀請著名建築團隊合作,香港的分店也不例外,例如中環店採用了大量本地特色設計,霓虹燈管、紙皮石等元素吸引眼球,是由著名日本建築師長坂常操刀。最近品牌於機場離境大堂亦開設一個全新的咖啡充電站,相信大家會被其獨特的外觀所吸引,原來是大有來頭的經典設計。

Blue Bottle Coffee Kiosk Popup(圖片來源:Blue Bottle Coffee)

於機場離境大堂7樓的空中花園旁,可以輕易找到新開設的Blue Bottle Coffee Kiosk Popup,採用了品牌標誌性的藍色份外迷人,原來是一個名為K67 Kiosk的涼亭模組設計,由斯洛文尼亞建築師兼設計師Saša J. Mächtig於1966年創造出來的,可以如是次咖啡亭般單個使用,亦可以組合成大型建築群,不同的用法提供不同的功能,曾被用於報紙檔、小食亭、停車場服務員工作室、市集攤位等等,便於生產的特性,使之可以大量複製,顏色亦可因應需要而改變,最常見最經典的是紅色,其次的是黃色、綠色或白色。由於簡單易用,幾乎可以適應到任何地點及環境,配搭不同的搶眼顏色和組合用法,很容易被人留意到它的存在從而光顧。

圖片來源:Kiosk K67: Metamorphoses of a System展覽/Museum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圖片來源:www.instagram.com/k67.berlin

K67於1967年獲得專利,並於翌年推出原型作品,由斯洛文尼亞本土生產,短短幾年間已傳播至鄰近國家如德國、波蘭、俄羅斯甚至遠至日本、紐西蘭等地,由於適合批量生產、容易複製的特性,設計被很多不同的生產商仿效,隨之而將來自東歐的這種流動涼亭文化擴展出去,並傳播著現代化、城市化和經濟起飛的意義,影響力深遠,因此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納入20世紀設計收藏。簡約又具有特色的設計,很容易融入社會之中,成為街頭、環境的一部分毫無違和感,往往能夠長期存在,設計不會過期失色,體現出平凡就是美、Less is more等恆久不變的設計理念。

圖片來源:Kiosk K67: Metamorphoses of a System展覽/Museum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有留意世界各地Blue Bottle Coffee的朋友,相信會發現品牌酷愛工業設計,往往會用上精緻的工業材料如不銹鋼、石磚、水泥等等,而是次選用的K67更是完美演繹出工業設計的色彩,介乎於建築和工業設計之間,更引人入勝的是具有持續重塑自我的能力,其簡單且可塑性強的特色往往帶給人們無窮的驚喜,落入用家之手之後,可以針對不同的需要進行臨時改造,使之能夠在歷史恆河和城市變遷之中生存下來,其強大的實用性幾乎不會局限它的作用,除了商業用途甚至有潛力成為臨時住屋、空間擴展、緊急避難所等等。K67曾於上世紀經濟起飛的城市發光發亮,中間沉寂一時,但到今天似乎又大派用場:當城市發展得空間變得極為短缺,租金驚人、Popup Store的盛行、舉行大小戶外活動,臨時性、便利、容易組裝拆除的K67就是解決方案,相信市民都會樂見更多設計、更具內涵的元素進駐夜市和市集,為城市提升點點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