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艾諾自傳式紀錄片《超八米厘年代》 回看諾獎得主未成名時期
【諾貝爾文學獎/安妮·艾諾/紀錄片/Annie Ernaux】你曾對作家創作靈感有所好奇嗎?生活環境、個人經歷均塑造作家寫作風格,對於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來說,這更是她創作主要題材。安妮·艾諾以自傳體小說見稱,出版作品超過二十本,被譽為法國當代最重要作家。其作品曾被改編為電影《情慾之愛》以及《孕辱》,兩者皆取材自其個人經歷,後者更獲得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金獅獎」。
這次法國電影節將放映安妮·艾諾執導紀錄片《超八米厘年代》,展示她70-80年代家庭影像,深入了解法國文學名家未成名時代生活日常。
【延伸閱讀:細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三本重點作品 改編電影曾奪金獅獎】
窺探艾諾蟄伏時期
在70年代初期,八釐米手持攝影機可以說是最流行電子產品。艾諾丈夫菲利普當時亦購入了八釐米手持攝影機,在往後九年間用以記錄家庭親密時刻,也拍下家族外遊時外國風景。艾諾與丈夫於80年代初分開,這些影像便一直被擱置,直至近年其兒子大衛艾諾(David Ernaux-Briot)決定將影片剪輯成紀錄片,找來母親撰寫旁白,影片才得以重見天日。
對於艾諾書迷來說,紀錄片最吸引之處或許是能夠窺探作家開始剛開始從事寫作時的生活狀態。艾諾第一本小說《清空》(Les Armoires vides)於1974年發表,而片段從1972年開始,剛好是艾諾寫好第一本小說前。當時艾諾與丈夫菲利普都剛過30歲不久,帶著兩名兒子搬入安錫(Annecy)小公寓,她在旁白中回憶,指最開始她只能在丈夫不為意時「秘密地寫作」。
艾諾讀者不難在紀錄片中找到其書中提及人物,除了其兒子和丈夫,還有《一個女人》主角——她的母親。在紀錄片剛開始之時,其母親已經和他們同住兩年,艾諾表示:「在我們夫妻所建立的中產高知家庭環境中,母親像是一種象徵,時刻提醒我——自己來自草根。」在紀錄片中,觀眾能看到艾諾與母親具體相處過程,更便於理解艾諾書中描寫之兩人內在衝突。
安妮·艾諾的跨時代自我對話
某程度上,紀錄片能稱上是安妮·艾諾的跨時代自我對話。菲利普購入的八釐米手持攝影機並不能錄音,畫面以外所有資料都由艾諾旁白補充。畫面中艾諾停留在七、八十年代,但旁白卻於近五十年後才寫成。艾諾曾在訪問中說道:「我記得當時所有情景、心境,家庭內部關係變化,我甚至能夠為畫面加上當時我們聽的音樂。」即便畫面對於艾諾來說相當熟悉,但旁白並不是直接描述當時心境,而是為自身經歷添上多年後理解。譬如在影片後期,菲利普鏡頭中已經不常出現家人,當艾諾多年後回看,就指出這是二人婚姻瓦解之最佳證明。
這種補充闡述並不囿於個人經歷,同時出現在社會層面歷史記錄。在1972-1981年間,艾諾一家曾拜訪恩維爾·霍查(Enver Hoxer)政權下的阿爾巴尼亞以及蘇聯瓦解前的莫斯科等地。這些國家不是經歷巨變、便是已經消失,雖然當時他們拍攝只是為了記錄家庭外遊,在多年後回看,這些片段卻成為珍貴歷史證明。旁白不僅描述旅途經過,同時定位相關時期在歷史進程中之意義,能以第一視角經歷時代演變,亦是紀錄片看點之一。
《超八米厘年代》為香港法國電影節參展電影之一,票務詳情請參考主辦單位資訊。若對紀錄片感興趣,亦可觀看安妮·艾諾今年稍早於紐約影展之相關問答環節:
【電影詳情】
片名:超八米厘年代
導演:Annie Ernaux, David Ernaux
語言:法語(英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