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壇新秀立志中大攻讀藝術 獎學金助青年升學圓夢
對很多喜愛藝術的中學生來說,考獲獎學金升讀大學藝術系是夢寐以求的夢想,大學一年級生黎學鍁今年考獲全額資助升讀大學獎學金,但他卻放棄海外而選擇留港升學,對他來說他更喜愛香港校園文化,亦深信讓自己在創作上走出Comfort Zone,才是藝術路上成長最關鍵!
文:賴家俊
攝:賴家俊、受訪者提供
黎學鍁是2021年「九龍倉藝術獎學金計劃」得主,獲全額資助入讀香港中文大學。有關獎學金主辦單位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 Hong Kong)合辦繪畫比賽,輔以面試形式於全港中一至中六學生中選拔得獎者,黎學鍁透過學校報名,參加以「海洋的印記」為主題的比賽,成為該年度獎學金唯一得獎者。
自小受父親薰陶而接觸繪畫藝術的學鍁,熱愛參與各類藝術創作,在繪畫和音樂方面都有所涉擸,除了奏得一手好小提琴外,亦曾獲學校戲劇節傑出劇本獎。他坦言享受跨媒藝術帶來的感覺,創作不應為自己設框,不同藝術間都有共通情可互用,例如將書法融入畫作、音樂融入舞台劇中。
「和其他人合作舞台劇是集體創作,並不能全部表達自己,唯獨繪畫是可以透過顏色和線條表達自己,每一幅畫都是自己全部。」
他表示最終選擇繪畫作專業發展,皆因他喜歡從日常生活中取得靈感,而唯獨繪畫才能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繪畫藝術亦是最好不台讓他憑此寄意,紓緩情緒。
學鍁的畫風十分注重細節,喜歡以質感幼細的水墨或針筆來創作。在作品「循‧環」中,他便從生活中對海洋印象為出發點,以中國工筆畫和日本浮世繪風格來做創作。
「我平時也想離開人群,一個人去海邊散散心,海給人感覺得親切的,可是我們卻污染了她。」
【延伸閱讀:《浮世繪的故事》|從美人到風景 江戶時期最豐饒與艷麗的寫照】
在「循‧環」中,整個大自然生態在一個黑色幽默循環中輪迴。本來海洋孕育生命,但這些生命卻反過來破壞海洋。他表示日本浮世繪以反映當時日本都市百態為題材,所以運用這種畫風,輔以針筆框線和水彩畫來描繪海洋百態,人類與海洋互動的輪迴生態。而浮世繪要求細膩線條和平面畫風,正好平衡表現到大海在平靜靜謐甚或波濤洶湧的狀態。
「人類與海洋生物共生,畫中紅繩由海洋伸延,縛著嬰兒和成人。人類因物利之慾而破壞自己『母親』,工廠空氣污染、漁民濫捕,貨輪漏油;人又在污水中覓食,成另一個循環,為所作之事償還。」
「九龍倉藝術獎學金計劃」自2013年設立,旨在為有志於本地或海外大專院校就讀與藝術相關的學士課程的中學生提供資助。因疫情關係,大會取消多年來的海外交流環節,而以線上工作坊形式讓一眾得獎者學習不同的藝術知識和創作技巧。學鍁表示他一直很抗拒學習電腦繪圖,認為手繪能重出更細緻作品,適逢今年工作坊正是學習電繪,卻因此成為一個契機讓自己接觸新技術,再一次走出Comfort Zone,電繪在光影效果上,能做到手繪做不到的境界。
被問及獎學金面試最難忘的經歷,學鍁表示面試問題雖然大多預自己所準備,但臨場仍有少少緊張。最記得是評審問他為何不去海外升學,而選擇報中文大學藝術系,他表示自己比較喜歡中大的文化氛圍,認為現階段應選擇留港學習,將來畢業後才再考慮海外升學或交流也未遲。
【延伸閱讀:平面插畫師轉型學3D動畫 創角色品牌多平台迎合市場拓展商機】
【一齊回顧以擅長繪畫人性孤獨、美國畫壇大師 Edward Hopper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