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喻色彩大師Raoul De Keyser香港首展 運用小色塊啟發無限思考
一年來,本港藝廊又開館又閉館,展覽從線下搬至線上,又從線上蛻變至線上線下並行。踏進2021年,面對第四波疫情社會仍飽受疫情陰霾籠罩,社區四處實施小區管制。不過,早前有藝廊舉行開年大展,向公眾展示被稱為「隱喻色彩大師」的已故比利時畫家Raoul De Keyser的作品。借其「小區色塊」藝術,盼望可令社區喚起生氣。
文:呂一行
《紐約時報》首席藝評人Roberta Smith曾盛讚Raoul De Keyser才華橫溢,形容他為「隱喻色彩大師」。當代人常說less is more,這大師的作品便充份展現簡約、淡然的精神和美感;其作品背後更隱藏一股剛柔並濟、有能耐迎戰兇猛疫情的力量。
大中華地區首次個展
於1930年在歐洲出生的Raoul De Keyser於2012年告別塵世,至今年他的作品才首度登陸香港藝廊。這次是他首次在大中華地區的個展,焦聚其五⼗多年職業生涯中最後25年間的精彩油畫。他的構圖、筆工和著色看似簡單,但其實十分嚴謹;除理性設計外還有創意的直覺,這便是這位藝術家的天賦和身價所在。
細心欣賞其作品,會發現其故事、敘事性不強,卻有牽引觀眾深思的恢弘氣勢。他使用的構圖主要是精簡的圖案或標誌,以隱喻方式進行暗示、激發想像。他早期受「新視野」(Nieuwe Visie)運動啟發,朝往類似通俗藝術的方向發展。作品以大眾熟識的符號、產品商標為主題,不少成功獲國際美術館收藏。厭倦傳統顏料和畫布表達方式的他,不斷以創新的構圖進行實驗性創作。早前,筆者亦曾在頻道中介紹受其啟發的
。
小區塊色彩層次
最近新聞常提及「小區管理」。在Raoul De Keyser的畫作亦中以小塊的色彩層次、多元化的筆觸,於細小空間中呈現抽象、淡雅的風景。用一小片藍色色塊便足以吸引你的目光,令你馬上聯上起海洋或池塘,充滿詩意。他的作品見證何謂small is beautiful。不過,他並非為了細小而細小、簡潔而簡潔,背後的想法是想展示自然界的意象。因太多的敘述會限制觀眾的想像力,令他們被困在個人經驗、理解能力的框架之中。
傳統大型油畫構圖複雜、充滿述事性,擅長描繪史詩式的歷史場境或神話故事;這些畫面有如《清明上河圖》般,花費觀眾很多時間和精神去追逐每寸畫面。看這類傳統油畫就像享用婚宴酒席般,須逐度菜地吃,迂迴曲折地才能抵達最後的「美點雙輝」,然後散席。但Raoul De Keyser的作品卻在小區中利用視覺張力,激發觀眾長時間沉思,對愛「即食」、「短打」的當代人來說十分適合,份量亦剛剛好。
看他的作品時會發現一些款式(如《櫥櫃模型》)使用「硬邊」的幾何形態,色彩對比度亦相當高;不過,有些作品卻使用柔和筆觸、鬆散構圖(如《流動》),可見其表現手法剛柔並濟。而一些作品的畫面上的色塊彼此交疊,這便是產生視覺張力的秘密所在。另外,在工整的構圖中配以粗疏或稀疏的佈置,也是產生張力的另一秘技,令觀眾的腦海中不自覺地產生思考。
逛展覽時,可留意現場放映一部於2010年製作的紀錄片。影片會用「明喻」的方式幫助大家更具體地認識這位隱喻大師。
【展覽詳情】
《拉烏爾·德·凱澤》Raoul De Keyser個展
地點: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H Queen’s 5-6樓
日期:即日至3月20日
【一齊回顧以擅長繪畫人性孤獨、美國畫壇大師 Edward Hopper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