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時藝術家 Luc Tuymans 個展 「見山是山」的當代風景與影像
不少人覺得當代藝術高深莫測,敬而遠之。雖然當代藝術有不少深奧理論,有些抽象畫面就算看千遍萬遍也未必能參透。但其實只要掌握基本的解讀方法便足以品賞作品,可享受當中的趣味。大部分當代藝術家其實很直感,創作時並非刻意故弄玄虛,而是壓根兒人類的情感極複雜,非能以簡單筆墨來形容。
文:呂一行
最近,⾃1980年代嶄露頭⻆的⽐利時知名藝術家 Luc Tuymans 在香港舉辦畫展,這是他在⼤中華地區的⾸次個展。他的作品相繼被全球藝術機構列為館藏,特點是以「⾮敘事性的具象繪畫表達」。這11隻中文字,獨立來理解時意思很簡單,但當放在一起便變成難以參透的「火星文」,出現大堆「黑人問號」。我們請來卓納畫廊總監 Leo 協助讀者們解讀。
解讀作品中的符號
「⾮敘事性的具象繪畫表達」是何方神聖?Leo 解釋這不是特殊的專業術語,意思是指 Luc Tuymans 的作品是具象的繪畫,但並非著重在敘事的層面。記者觀看 Luc Tuymans 的畫作,其實又不是太難理解。例如燈、樹和人等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相對抽象畫派的構圖來說,算是一看便明的門類,絕對是「見山是山」。
不過,如果作品重點不是著重敘事層面的東西,那麼畫面中定當隱含其它「見山非山」的意思。究竟,如何在作品中發掘、解讀這些隱含的符號信息?Leo 說,Luc Tuymans 的作品援引了很多電影、電視、新聞作品的故事段落。在展覽中,作品之間可能會有「上文上理」的關係。當有機會在不同展覽的中遇上它們,透過不同的排列展示組合,便會明白彼此間的關連性,而作品的信息便會一點點變得豁然開朗、變得水落石出。
不少藝評家都會關心藝術家的成長背景、興趣,再推斷與作者創作風格的關係。欣賞同一位藝術家的作品時,其實也可以抱「查案」的心態,嘗試解讀畫面中的蛛絲馬跡。例如 Luc Tuymans 在2019 年的作品《深圳》的畫面中,上半部分的天空有點像下雪的感覺;而畫面中間則有網上影片介面中「play」、「fast forward」等按鈕。資料顯示,作者似乎並沒有去過深圳,但不其然令人思想作者對這地方有特別的感受。據說,畫面的構圖是作者在電腦觀看紀錄片時截取的影像。他反覆播放這城市的風景,究竟他想向未來還是向過去搜尋呢?
時代造像特質
Leo 提醒,作者的構圖和色彩其實捕捉了寶麗來和 CRT 電視機的時代造像特質。「所以當你聯想到這個時代的圖像,你就很容易感受到藝術家想要表達的質疑或感慨。」記者再細心察看 Luc Tuymans 的作品,確實發現有寶麗來照片和 CRT 電視機畫面中平面、⾊調柔和特質,暗⽰著模糊的記憶和褪⾊的往昔。當最近香港人準備向傳統 CRT 電視機道別、迎接高清數碼廣播之際,看這作品特別有時代意義。另外,Luc Tuymans 常用速寫性的簡潔手法把色彩抽離,顯示出獨特的淡雅和簡潔。為何他這風格極受歡迎呢?Leo 指這是因為作者的繪畫一直站在他所身處的年代,回應不同年代中,最新的成像媒介如何讀取我們的記憶,以還原真相。而在今次展覽中,Luc Tuymans 亦作出新媒體的嘗試,在一所房間中不斷播放一段單頻動畫影像作品。
經專家協助解讀,記者再次欣賞展覽後似乎明白了「⾮敘事性的具象繪畫表達」的意思,發現「見山是山」。其實,當代藝術很容易欣賞。當代人看當代畫,又怎會看不明白?
觀展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