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運作》:Loft 中的藝術家生活時髦 有錢人都紛紛進駐

撰文: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更新:

【藝文編按】香港人應該對「Loft style」空間非常熟悉,它在不少美國電影或劇集都會出現,近年亦見於本地的新式咖啡店。然而在「Loft」的誕生背後,卻跟士紳化(gentrification)有很大關係,今次《城市如何運作》書中的例子,可能會令大家想起近月香港深水埗的大南街爭議。

Loft 、藝術家與房地產

建築是社會、經濟、歷史與技術的共同產物,城市則不停地運轉及為生存而變化。最能彰顯這一點的建築形式是紐約的 Loft。Loft 在詞典裡的定義為「由舊工廠等建築改造而成的公寓」,只是簡單說明了改造後的結果,但其中的過程非常有趣。Loft 一般是指紐約蘇活區的 Loft。

Loft Style 現在香港十分流行。(Unsplash: Aaron Huber@aahubs)

工業革命早期,紐約為美國最大的港口城市,為滿足製造與買賣產品的需求,出現大量工廠,即今日蘇活區許多高天花板的建築。由於裡面要放置紡織機械等大型設備,所以建築的柱子間隔很寬,天花板也高。此外,為了搬運產品,裡面也設有貨用電梯。高天花板的設計導致窗戶面積大,創造出良好的採光與通風,以前可能大多作為纖維工廠或拔除雞毛的工廠。但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衰退,工廠一個個面臨被關閉的命運,變成閒置的空樓,逐漸引發治安問題。

1977年紐約布鲁克林(Brooklyn)這個貧民聚集地, 因一次大型停電而發生多達1600宗搶劫案與1000宗蹤火案,令當時紐約政府誓要修正土地政策,成為日後士紳化的開始。(Getty Images)

紐約市政府於是想出一個辦法,將這些工廠建築低價租給藝術家,藉此引進使用者,許多付不起外面一般房租的貧困藝術家開始大舉進駐。工廠建築的大片窗戶與高天花板正好適合需要在大型畫布上工作的畫家或雕刻家,龐大的貨用電梯也適合用來搬運已完成的大型畫作或雕塑,對他們而言是很理想的出租空間。藝術家在裡面生活,也在裡面創作。由於藝術家群聚,買賣藝術品的業者自然開始在附近建築的一樓開設藝廊;為了服務看過展覽後有興趣買下藝術品的人,銀行家也進駐了。

著名英國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曾諷刺地說:「銀行家一起吃飯時,他們討論藝術。藝術家一起吃飯時,他們討論錢。」(Wikimedia Commons)

王爾德曾言:「銀行家一起吃飯時討論藝術;藝術家一起吃飯時討論錢。」富裕的資本家眼裡,藝術家在 Loft 的生活非常時髦,因此愈來愈多有錢人也搬家進去,發展出在高天花板且寬敞的空間裡生活的紐約雅痞(Yuppie)文化。

美國男演員米基・洛克年輕且非常帥氣的時期主演的限制級電影《愛你九週半》【編按:9½ Weeks】便是描寫有錢人在 Loft 的生活。可惜的是,愈來愈多有錢人移居過去後,名牌精品店也開始進駐,導致房租水漲船高、觀光客增加,迫使藝術家不得不因為昂貴的租金而搬到其他地區。

相信大家看到這情況,都會想起深水埗的大南街。(HK01資料圖片)

一九九〇年代後期起,隨著藝術家轉移至以往開設許多肉鋪的雀兒喜區,當地的房地產市場開始活絡了起來。此處岔題一下,在紐約,若要利用房地產賺錢,只要買下建築師事務所密集地區的建物就有機會。建築師事務所與藝術家一樣,每單位面積的收入不多,往往聚集在租金低的地區,例如蘇活區。相較於律師事務所只需要一間十坪大的辦公室、一台 A4 雷射印表機、一名律師、一名接電話的祕書,就可以創造很好的收入,建築師事務所必須雇用十名員工,提供每人一張放得下設計圖的大桌子、一張放電腦的桌子,以及一台繪圖機(plotter,從電腦輸出圖表到紙張或膠膜上的印刷機器。主要用於大圖輸出。),才能夠賺得相同的收入。

建築師事務所需要很大的辦公空間,所以會設在租金低的地區。建築師事務所入駐一地大約二十年後,周邊商圈會被活化,因為品味高的建築師造訪的餐廳與咖啡店,其室內裝潢往往別具風格,自然會形成一個具有特色的高品味商圈。這時,紐約一般常見的十年期、二十年期的長期租約也會正好告一段落,改由科技公司進駐,這就是紐約房地產的發展模式。

電影《The Intern》正正是由網購公司,使用 Loft style 的辦公室。(《The Intern》劇照)

而如同候鳥隨著季節變化而遷徙,這時,建築師事務所與藝術家又會搬到其他地區。二十年後,該地區又將變成紐約下一個最熱門的新興地區。首爾的弘大商圈也具有類似的發展過程。當地的房地產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是唐人里火力發電廠的燃料從煤炭改為天然氣,使當地晉升為無煤炭的零污染地區,但誰都不能否認,是藝術家創造了弘大商圈的文化,進而吸引人潮,並形成地區認同感,讓當地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無論如何,以結果而言,如今弘大商圈的地價已經漲至三十年前的數十倍左右。

因此,若想利用房地產賺錢,現在應該打聽那些已經搬離弘大商圈的藝術家及搬離新沙洞林蔭大道的建築師都往哪個地區聚集。

《城市如何運作:從人文學看待城市的15種觀點》

作者|俞炫準
翻譯|邱麟翔
出版|典藏出版
出版日期|2020 年10月初版

【本文獲「典藏出版」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一齊回顧以擅長繪畫人性孤獨、美國畫壇大師 Edward Hopper的作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