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三月】為女性藝術家喝彩 你不能錯過的幾個展覽與活動
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奧斯卡(OSCAR)頒獎禮上,《廣告牌殺人事件》女主角Frances McDormand奪得影后後,在領獎台上邀請女性入圍者起立,一同接受全場的致敬。在電影中飾演火爆母親的她,在現實中則是一名女性主義者。去年的Metoo運動最先從電影圈爆發,可見要求女性平等並非只是政治正確的表態,而是基於現實。
藝術圈的女性又如何?3月8日是婦女節,也正處於藝術氣氛濃厚的藝術月,有數場以女性藝術家為主角的展覽在期間開幕,展出女性藝術家作品,也探討女性藝術家的地位。
幾代女性藝術家齊聚一堂 慈善展部分收益捐醫院
由藝倡畫廊主辦的「抱負」中國女性藝術展,展出包括香港藝術家在內幾代中國女性藝術家的作品。
參展女性藝術家大致可以分為三代,第一代的藝術家大多因為時局而顛沛流離。1929年出生於南京的青意,1947年赴美學習藝術,成為第一代美國華裔女畫家,是紐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的成員之一。而差不多同一時代的周綠雲(1924年)、方召麐(1914年),也都出生於江南一帶,並先後於1949年、1950年移居香港,同樣曾經師從嶺南畫派大師趙少昂,並對於國畫的革新作出了貢獻。1960年代曾師從呂壽琨的周綠雲,更是六七十年代香港新水墨運動的主要藝術家之一。新水墨運動將西方抽象主義引入水墨畫,影響深遠。
在第二代女性藝術家中,許雪碧是呂壽琨眾多徒弟中其中一位土生土長的香港女性藝術家,經常與呂壽琨的另一位徒弟、同樣是新水墨運動領軍人物的王無邪合作繪畫。同一代的藝術家文鳳儀(1968年)、高杏娟(1952年),分別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和香港理工學院,比起上一代的女新藝術家,學院派出身可說她們的特色。
到了70後和80後一代的女性藝術家,從大陸藝術家儲楚(1975年)、張藝蓉(1979年)、王濛莎(1982年)及香港藝術家卓家慧(1989年)、張小黎(1989年)的作品可見,畫風、題材有了更明顯的轉變。
說到女性與藝術,其實主辦此次展覽的藝倡畫廊,創辦人金董建平及第二代主理人金昌玲同樣也是女性,從她們身上可看到女性在藝壇中的另一種角色。
這次展覽的部份收益將會捐出給港安醫院慈善基金旗下的Women of Hope。2014年成立的Women of Hope 獎項,旨在表揚香港有影響力,為女性、兒童及社區爭取合理權益的傑出女性。幾日前(3月1日),亦有一場同樣以慈善為目的女性藝術家拍賣會舉辦,藝術家來自美國、德國、日本、菲律賓、新加坡和香港。拍賣會由香港美國婦女協會(The American Women’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主辦,活動所籌善款將全數用於捐贈慈善機構和成立獎學金,回饋香港社會。
「抱負」
日期:3月6日至20日
地點:中環擺花街1號一號廣場21樓
香港美國婦女協會「 Art On The Line 2018」展覽及拍賣
巾幗不讓鬚眉?香港女性藝術家現身說法
近年香港藝術市場蓬勃,從藝術三月眾多的藝術展覽可見一斑。而處於這樣的大環境下,香港女性藝術家的生存與發展狀況究竟如何?
主要收藏女性創作的劍橋大學新學堂藝術收藏庫(New Hall Art Collection),其策展人Eliza Gluckman與獨立研究員黃小燕,對三組不同世代的香港女性藝術作了研究,搜集了香港女性藝術家在教育、展覽、收藏方面的統計數據,追蹤過去50年香港女性藝術的發展。
香港女性藝術家專訪
研究中的統計數據顯示,香港藝術界的性別失衡嚴重,男性依然佔據主導地位。而詳細研究結果於3月6日公佈,同時舉辦特展「女性與藝術:香港」,展出藝術家包括何倩彤、高倩彤、區凱琳、黃慧妍、周綠雲、文鳳儀、方召麐、林嵐、鮑靄倫、Rosamond Brown、蔡仞姿、徐世琪、王思遨。
此外,與新學堂藝術收藏庫合作此次研究的亞洲藝術文獻庫,亦會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ong Kong)期間,舉辦以女性藝術家為主題的展覽「女性創藝記」,由女性藝術家組成的女權團體「The Guerrilla Girls」將會首度在亞洲亮相並展出新作;同時,文獻庫也將與西九文化區M+合辦針對女性藝術工作者的維基百科編輯馬拉松,通過對女性藝術家條目的編寫和擴充,豐富其在維基百科上的資料,令大眾有更多機會接觸和認識本地女性藝術家。事實上,以擴充女性藝術家內容為主旨的維基百科編寫馬拉松,在國外已舉辦多年,由「Art + Feminism」運動發起,通常在婦女節期間舉辦。
展覽:「WOMEN IN ART: HONG KONG」
主辦:劍橋大學默里・愛德華茲學院新學堂藝術收藏庫
日期:3月5日至10日
地點: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金鐘道 88 號太古廣場一座 5 樓)
講座:「香港對話2018 : 藝壇中的女性」(Hong Kong Conversations 2018: Women in Art)
環節一:求存與追夢:藝術家是怎樣練成的?
講者:蔡仞姿﹙藝術家﹚、何倩彤﹙藝術家﹚、林嵐﹙藝術家﹚
環節二:小心空隙 : 藝術機構裡的女性藝術家
講者:Eliza Gluckman﹙劍橋大學默里 ‧ 愛德華茲學院新學堂藝術收藏庫策展人﹚、譚鴻鈞﹙亞洲藝術文獻庫研究總監 ﹚、姚嘉善﹙M+視覺藝術主策展人﹚
時間:3月10日下午2時15分至5時45分
地點:藝穗會地下劇場(中環下亞厘畢道2號)
展覽:「女性創藝記」(Women Make Art History)
主辦:亞洲藝術文獻庫
3月27日至31日
地點:香港巴塞爾藝術展P7攤位(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維基百科編輯馬拉松:女性藝術工作者(Wikipedia Edit-a-thon on Women in Art)
3月30日下午3時至6時
地點:香港巴塞爾藝術展P7攤位(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