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穗會為船三】乘客葉啓俊:藝穗會像老頑童,應有深刻洞見
如果跟一個地方可以花五個月相處,比起平日匆匆路過的人,一定能看到更多不一樣的風景。2017年夏天開始,三位年輕藝術家,劉清華、陳楚翹、葉啓俊與中環藝穗會日見夜見五個月。
藝穗會的建築外形似一艘貨輪,未填海前曾經位處臨海邊界,此次展覽的策展人羅偉珊以客貨船為意象,帶着藝術家探索「客貨船」過去的種種。五個月的駐場,就像五個月的航行,「歸來」後三位藝術家的作品散落整個藝穗會--陳麗玲畫廊及咖啡館內乃至藝穗會建築外圍,參觀人士可跟住地下箭嘴遊走整個空間。
記者向各參展藝術家發出同一個問題:「我本來以為_________,然後我發現__________」,讓藝術家解說駐場五個月的經歷和發現。
本來我以為我已算認識中環,然後我發現我看漏了很多細節。
「隔離飯香啲」是平常人的通病,對於身邊的事物不會多看兩眼,到外國旅行時才會拿出頭上的天線,認真察看環境及發現新事物。
十多、二十歲時,葉啓俊也以為「香港無咩睇」,但自從到外國旅行開啓了探測天線,才慢慢發現香港城市景觀複雜的層次。「我經常幻想,如果我是一個遊客來到中環,一定覺得很震撼。」
中環建築差異大
中環城市景觀是世界獨有,不過許多人對中環的認識可能來自從尖沙咀望向香港島的密集高樓大廈的影像,依稀記得中銀大廈及國金大廈的外形。葉啓俊以前去中環,頂多水平線觀看中環,不過在這次的藝術家駐場計劃裏,以藝穗會作為創作出發點,他從不同的角度觀看中環。
有時會到中環與朋友喝酒,葉啓俊以為自己對中環已算熟悉,可是當他以Google Map俯視整個中環的建築物及其細節,才觀察到中環建築物的差異性很大,建築物的風格、顏色、物料、設計完全不同;一棟上百年的歷史建築物旁邊,可能有一棟新建的大廈。
藝穗會是百年人瑞
葉啓俊消化完藝穗會的歷史資料,仍對這個地方感到很疏離,於是他以自己的方法嘗試與藝穗會建立關係——一起睡一晚吧。經過那一夜的借宿,葉啓俊才感受到藝穗會是一個百年人瑞。
擬人化後的藝穗會,變成活生生個體,葉啓俊想像藝穗會活過百年,應該對世情更有洞見。於是,作品《說來話長》就是在藝穗會不同角落,讓人瑞自說自話。
「我想像中的藝穗會,應是一個玩世不恭的老頑童,滿意自己的現狀。」或者睡在陳麗玲畫廊一夜,葉啓俊對建築觀察更多,其中一個多媒體作品就投影在陳麗玲畫廊天花的水管之間,更入肉地呈現人瑞的心境。
人瑞的老友記身在何方?
葉啓俊更好奇與藝穗會年紀相約的「老友」身處何方,發現原來上世紀70至80年代,中環郵政總局、皇后像廣場那一帶的維多利亞建築已全拆,改建為怡和大廈、交易廣場等現代建築。藝穗會咖啡館的多媒體作品就呈現當中的改變。
當我們提及舊區只會提到深水埗及觀塘,葉啓俊覺得香港最歷史猶久的舊區應該是中上環一帶。「一百年前,藝穗會的建築未必甚有特色,但大吉利是地,過了五十年,附近的樓拆除了,就變成歷史建築地標。」可是,公眾又不會煞有介事關注老人家,「正面地看,藝穗會與中環很相像,有不同的藝術活動發生,不斷生長,就好像中環不被當為舊區一樣。」你期待認識這位充滿智慧的老人家嗎?
藝術家Profile
葉啓俊,兼及藝術創作及策展,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及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葉啟俊的藝術創作致力尋究其「源」:家庭、身份、故鄉等,多為混合媒介裝置。獲第二十一屆 ifva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媒體藝術組特別表揚;其策展計劃亦於台北非常廟藝文空間「非常徵件」比賽(2016年),以及 Mur Nomade 徵集新晉策展人比賽(2015 年)中勝出。
「客貨船軼事」展覽
日期:即日至1月30日
地點:中環藝穗會(中環下亞厘畢道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