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40】早過許冠傑玩鬼馬歌詞 影視作品尋回50、60年代粵語歌

撰文:黃正軒
出版:更新:

港台的《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在今屆踏入40周年。作為歷史最悠久的華語流行音樂頒獎活動,香港樂壇「四大」頒獎禮中最早出現,原來只有40年,著實不算太久遠。
確有不少人將歌神許冠傑1972年的《鐵塔凌雲》視為開現代粵語流行曲先河的作品。那70年代前有無廣東歌?當然有,最流行的廣東歌是粵曲;非粵曲的作品大部份都是粵語長片主題曲,作為電影的附屬品,在時人眼中是低下階層的市井老土娛樂,卻可傳至今日。現今年輕人最愛粗口歌之一《少理阿爸》主唱者尹光來自越南,是早期廣東歌手代表,曾有花朵「廟街歌王」。
除了在《Sunday靚聲王》、《流行經典50年》等懷舊金曲節見中重溫50、60年代廣東歌(儘管有點走音情況),我們也可透過近代影視作品和二次創作,搵返一些古早粵語流行曲的起源,鬼馬作品不在少數。

《客途秋恨》

50年代,大量講粵語廣東農民湧入香港,在勞動階層主要的流行的音樂是粵曲,粵曲後來演變成設在茶樓的粵曲歌壇,屬平民娛樂,記者不熟此瓣,不敢多言就此按下不表。葉瑞伯在清代道光年間創作的南音曲《客途秋恨》在1920年代改編成粵劇,大老倌白駒榮是最具代表性演唱者,此外,新馬仔和哥哥張國榮都唱過。

不過《客途秋恨》在這十幾廿年再次紅起來的原因要歸功於張衛健主演古裝劇《小寶與康熙》(2000年)。劇中張衛健經常把《客途秋恨》的第一句「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虧我思嬌情緒好比渡日如年」掛在口邊,又接住惡搞改詞「雖則我唔係玉樹臨風瀟灑倜儻,但我有廣闊嘅胸襟加強勁嘅臂彎」。

比對下《鹿鼎記》故事年代(清初)同《客途秋恨》始創年代(清中葉)就覺得純粹得啖笑,但這一句歌詞確是千禧年初最潮事物,連經典電音組合MP4都和楊振龍合製D場舞曲版,MK到癲。

《落街無錢買麵包》

連麥兜都識唱的《買麵包》,原曲係人都知來自《帝女花》,咁二創改詞版最先邊個唱?60年代初,粵語片超級流行,賣埠到海外,大受東南亞觀眾歡迎。譚炳文(李克勤首《舊歡如夢》的原唱者)、 鄧寄塵同鄭君綿等電影演員都常為電影唱歌曲兼出碟(他們的歌如《飛哥跌落坑渠》等經常交換來唱或合唱,在Youtube常可找到一曲有多個一位歌手演唱的版本),陳寶珠、胡楓、呂奇和蕭芳芳等紅星都有不少電影插曲。廣東歌是因應電影而生的附屬品,演員歌手往往用粵劇唱腔演繹,當時聽開歐西流行曲/民謠及國語歌的後生仔女不喜其老土。

越南華僑尹光、馬來西亞出身的鄭錦昌(代表作《新禪院鐘聲》、《唐山大兄》)和來自新加坡的麗沙(代表作《相思淚》)來港發展,以全職粵曲歌手身份紅起。雖然難令粵語流行曲擺脫陳舊形象,卻可見到粵語片同粵曲在南洋的文化影響力。

由《買麵包》可見口語化粵語歌詞創作,彷彿天生就帶鬼馬本色,早在許冠傑和黎彼鬼前已見端倪。上面由「東方貓王」鄭君綿演唱、有馬拉話的版本就是好例子。

1992《家有囍事》玩懷舊:《賭仔自嘆》、《分飛燕》、《女殺手》、《情花開》、《鐵窗紅淚》等

《家有囍事》中,患上「無定向喪心病狂間歇性全身機能失調症」的周星馳變成經常唱懷舊金曲的癲佬,唱完《人鬼情未了》主題曲又可唱《賭仔自嘆》。(網上圖片)

第一套《家有囍事》都已經是25年前的電影,本身就值得懷舊。不講紅到發紫的《相逢何必曾相識》,裡面周星馳、李香琴、吳君如和蘭子等人都勁唱懷舊金曲和粵曲。當時因為套戲好睇好笑,這些對現已踏入中老年的演員來講都好舊的舊歌,聽得多竟也上了腦;長大後才一一將其「起底」。《分飛燕》是粵曲應該是常識;鬼馬的《賭仔自嘆》同超洗腦監躉歌《鐵窗紅淚》(《逃學威龍》都有),鄭君綿和尹光都唱過。希望此文能擔當引子角色,大家睇完快脆將影視作品的「不明」金曲來個考古吧。

Honorable Mention:鄭碧影、鄧寄塵 《詐肚痛》(Rosendo Ruiz Jr的Cha Cha原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