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進入香港五年 港人怎看這間台灣書店?
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日前因心臟病逝世,享年68歲。有「台灣文創之父」之稱的吳清友,一手把台灣的書店文化改寫,將文化、藝術及生活商品與書店結合,創立了誠品獨樹一幟的格調。
誠品自2012年登陸香港至今已有5年。作為台灣海外的第一的個據點,誠品曾引入台灣24小時零時差的閱讀體驗到香港,惟香港文化背景與台灣不同,最終試行失敗,恢復固定營業時間。誠品於香港開業初期,讀者曾蜂擁而至,爭先一睹誠品的人文風景,;如今已渡過了5個年頭,誠品於香港讀者而言有什麼意義?
成為城市一角 「想到銅鑼灣會先想到誠品」
常說香港是文化沙漠,卻見誠品書店人來人往,駐足閱書的人也非廖廖可數。上班族會在下班時候前來閱書放空,學生會結伴來閒逛,也有情侶特意前來約會。誠品雖不如開張時的盛況空前,但似乎已融入香港城市的一角,並在這5年間,陸續擴散至全港各地,在太古、尖沙嘴及銅鑼灣皆有分店。
喜歡誠品書店的姚小姐,在誠品進駐前尚未認識這品牌,本身喜歡逛獨立書店,在香港誠品開幕不久時也體驗過人山人海的盛況,她表示,隨着時間過去,港人對誠品的熱情似乎已日漸消退。誠品卻成為了她的生活,她經常在下班時間來誠品閱讀,也會在等朋友的空檔中到誠品逛逛,「想到銅鑼灣,會先想到誠品。」
對她而言,誠品就像一間高檔的咖啡廳,在此閱書,會讓她感到放鬆,能夠舒緩工作上的壓力。她在台灣旅行時也特意參觀當地的誠品,「台灣的誠品很多,遍佈地下街、捷運站及商業街等地,而且環境比香港大得多。我去過台東的誠品,那是獨立的一棟書店,有3層高,但因為樓底高,感覺上更加悠閒。」她喜歡在誠品購書,也會逛逛其他文創商品。她認為誠品經常舉辦不同的分享會,如插畫家、作家的新書發佈會,有助拉近讀者與書店的距離,對品牌更加忠誠。
百貨化經營 書目仍是最吸引之處
誠品出售的書目廣泛,人文、設計、音樂及文學等書籍亦有涵蓋,喜歡閱讀翻譯小說的李先生表示,誠品的翻譯小說非常齊全,新書上架的速度亦很快,是他喜歡到誠品購書的原因。他認為,誠品具有格調的裝潢提升了書店的形象,令他願意花時間在此閱讀。
時常與朋友來閒逛的陳小姐坦言,誠品對於她最大的吸引力是舒適的環境,與其他的書店不同,特設的座位讓她有更多時間試閱,「免卻購入書籍後,因為沒有興趣而被閒置在家中。」誠品最大的特色,在於將文創百貨結合書店經營,惟陳小姐表示,對此興趣不大。無論是華麗的裝潢,還是售賣的精品,在她印象中,誠品依舊是一間書店。「我會專心在這選書,也很少會逛其他商品。連同文創商品出售也好,但必須取得平衡,反則只會吸引到不買書的顧客。」
余先生也曾經到台灣的誠品購書,他表示,台灣的閱書風氣比香港幟熱,「那次我到高雄分店購書,本身的座位已被坐滿,連樓梯都坐着閱讀的人,令我十分驚訝。」他表示,誠品將百貨公司的經營模式引入書店,令他感覺品牌越來越商業化,已漸少在誠品購書,只會在閒時與女朋友約會時才會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