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巨擘貝聿銘首回顧展全面看 細究羅浮宮金字塔、中銀大廈建造

撰文:梁嘉欣
出版:更新:

【貝聿銘展覽/建築】從巴黎羅浮宮金字塔到香港中銀大廈、北京香山飯店,貝聿銘的名字與創新、美學及超越時代設計密不可分。其職業生涯縱貫七十載,各備受矚目建築項目橫跨多個大洲,奠定了他在建築史和流行文化領域地位,還有對後世深遠影響。

貝聿銘雖為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最具影響力建築師之一,卻一直未有展覽全方位介紹其人生軌跡以及建築作品,這次「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展覽則是補上這個空檔。此回顧展籌備七年,展出逾 400 件展品,包括一系列來自機構或私人收藏之繪圖手稿、建築模型、相片、錄像和其他檔案紀錄,當中不少展品將首次公開亮相。

貝聿銘站於麻薩諸塞州多切斯特的甘迺迪總統圖書館暨博物館外(Ted Dully/The Boston Globe via Getty Images,圖片由M+提供)

展覽分為六大主題,首先是從貝聿銘成長以及修讀建築學經歷開始鋪墊,為觀眾展示其跨文化底蘊。雖然被貝聿銘是以文化地標而聲名大噪,其職業生涯卻是從對房地產和城市規劃項目開始。展覽第二部分則是介紹貝聿銘於哈佛大學畢業後,任職於紐約房地產商齊氏威奈公司所參與項目,不少並着眼於為公共房屋和低收入社區改善環境。

展覽輔以模型展示中銀大廈地理位置以及設計(攝:梁嘉欣)

這部分關於紐約基普灣廣場( Kips Bay Plaza)介紹相當值得一看,紐約基普灣廣場公寓原是為低收入人士設計,不同於當時大部分房屋使用磚或混凝土作為建材,貝聿銘創新地使用鋼筋混凝土,合併建築結構和外牆,讓空間變得更大、更開闊,今時今日基普灣廣場公寓已變身高級住所。至於港人熟悉的中銀大廈設計在這部分亦有集中介紹,展覽輔以模型展示建築所在地形,原來該地皮被市政結構包圍,將入口設計在花園道是別有考究。

70年代貝聿銘參與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設計,那些透明的玻璃金字塔,就像見到日後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的雛型。(Wikipedia)
蔡國強《春秋:應貝聿銘先生的邀請為蘇州博物館新館作的計劃》(M+)

第三部分聚焦貝聿銘所設計的博物館,當中展出了其代表作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設計理念,貝聿銘妥善解決梯形地皮所帶來限制,兩棟三角形建築對角聳立,完美平衡視覺又兼顧功能,讓貝聿銘因而蜚聲世界。這部分展覽亦展示他與亨利.摩爾和趙無極等藝術家緊密合作,能看到不少雕塑複製品,亦有蔡國強為蘇州博物館創作原作展出。

展廳複製羅浮宮金字塔鋼架模型

展覽重現玻璃金字塔模型,並展出當時相關新聞報導(M+)

展覽其中一亮點必然是對「大羅浮宮計劃」之詳細介紹,當時法國總統密特朗決定佔用財政部大樓擴建羅浮宮,指定貝聿銘作為改造計劃負責設計師,他對準羅浮宮建築中心位置,決定重新規劃主要入口,著名的玻璃金字塔便是由此而來。項目面對不少非議,展覽不僅重現貝聿銘為了說服巴黎群眾所製作的鋼架模型,也展示當時不同新聞剪報,充分說明貝聿銘在權力關係間周旋手腕。

羅浮宮以外,貝聿銘不少項目都嘗試融合不同文化和歷史,譬如是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以及北京香山飯店,展覽均有詳細介紹。而他在物料和建築方法上不斷推陳出新,展覽特別針對其對混凝土、石材、玻璃和鋼材運用仔細講解,亦有材料實物作說明,對其建築細節有興趣讀者不妨駐足細看。

【展覽地圖】

【展覽詳情】
名稱:貝聿銘:人生如建築
地點:M+西展廳
日期:2024年6月29日(星期六)至 2025年1月5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