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百年經典服飾亞洲首亮相 從奢華禮服到貼身內衣一睹跨代風華

撰文:梁嘉欣
出版:更新:

【展覽/服飾/法國】無論是看《瑪麗皇后》抑或是《EMMA:上流貴族》等歐美歷史電影,目光都容易被各種雍容華貴服飾所吸引,可能是女士篷起的裙擺,又或是隱約反射晚會燭光的男士外套,從材質、剪裁到裝飾細節都別有講究。

這次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與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聯合舉辦「法國百年時尚」展覽,展出蓋近 400 件十八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華麗精美的法國服裝、珠寶與配飾,此次展覽幾乎所有展品均首次在亞洲展出,部分更從未在法國以外展出。

「法國百年時尚」展覽現場圖(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法國百年時尚」按時序回顧1770至1910年代法國男女服飾歷史,一共分為五個單元,分別展出各時代最具代表性服飾,闡釋社會、文化和技術因素如何影響時裝潮流演進。展覽以十八世紀法國宮廷奢華禮服、瑰麗珠寶及配飾開場。當時法國品味主導整個歐洲,宮廷男女所穿戴服飾,展現各自等級和地位。

由鯨骨製成之緊身胸衣(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宮廷男裝上有大量精細刺繡工藝,至於當時流行女裝,通常是柔和淺淡粉彩色,飾有蕾絲、絲帶,甚至花卉。放在展區入口的男女禮服均值得一看,女士裙裝是經典禮服外袍、半身裙、三角胸衣三件套,而男士禮服套裝更能看到細碎玻璃點綴,相當精緻。而要塑造裙裝輪廓,女士則必須穿上各式內襯,第一部分展區能看到由鯨骨製成之緊身胸衣,剪裁特別。

新古典主義裙裝多是高腰設計,由於布料是透視設計,裙裝必須配以內襯裙(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第二部分展示拿破崙稱帝後流行之新古典主義服飾,女士裙裝設計多是高腰連身裙,展區配以《EMMA:上流貴族》片段播放,讓大家看到這些裙裝動態模樣。而後來路易十八登上王位,浪漫主義成為主流,裙裝流行大型泡泡袖以及緊身胸衣,也同樣在展覽展出。

「鋼箍裙撐」為法國十九世紀創新發明(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高級時裝訂製之父」查爾斯.弗雷德里克.沃斯作品(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後期巴黎經濟發展蓬勃,電燈廣泛使用讓該地有「光之城」美譽,科技發展也改變時裝發展,譬如新穎「鋼箍裙撐」大大減輕了裙子重量,新發明合成染料則使女裝的色彩更加鮮艷亮麗。到1860至1880年間,法國對外貿易激增,不少上流女性對時裝產生巨大需求,她們每天需要數次更換服裝和 配飾,來配合不同社交活動,「高級時裝訂製」也就誕於此時期。查爾斯.弗雷德里克.沃斯設計在當時最受青睞,歐洲王室成員和歐美社會名流都是其忠實客戶,他其中一件佈滿刺繡圖案的華麗晚禮服將於展覽展出。

「法國百年時尚」也展示不少歷史男裝設計,以往在法國巴黎也甚少展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最後一部分則是來到二十世紀初期,由於科技快速發展,人們開始擺脫傳統規範的束縛,男士在白天會穿三件套禮服,在晚上則着燕尾服,女性地位亦有改善,體現在襯衫、裙子和夾克等衣著打扮之上。

內衣為展覽精華看點之一

內衣是展覽重要元素,貫穿不同單元,包括十八世紀宮廷女性緊身胸衣和裙撐;而十九世紀中葉風靡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鐘形裙撐,從內部撐起長裙體積,誇張地重塑女性線條;在 1865 年至 1866 年間裙撐設計擴展至最大尺寸,甚至令女性難以通過狹窄門框。緊身胸衣象徵華麗背後伴隨痛苦,為免昏厥,她們會隨身佩戴香料盒,透過其散發氣味來提神──此為時尚潮流催生出新穎配飾的例子。二十世紀初,緊身胸衣淡出時尚舞台,由1905年左右面世的胸圍取而代之。

不同展區配以經典電影片段(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廳多處放映包括《EMMA:上流貴族》、《時光倒流七十年》及《叛逆激情——她與戴安娜 的命運》等不同時期西方經典電影節選,活現歷史服飾,展示它們穿着場合。展覽亦透過多媒體技術,輔助訪客了解這百年間,內衣、服裝與身形密不可分關係及其演變過程。展覽最後部分設置試身室主題互動學習長廊,訪客能夠虛擬「試穿」 各種設計法國宮廷服裝和配飾,並學習法國時尚演變的有趣知識。

【展覽詳情】
名稱:法國百年時尚——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服飾與珠寶珍藏,1770–1910 年
地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 9
日期:即日至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