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中港台八十後青春回憶 走出世界的周杰倫後末世魅力|林綸詩

撰文:林綸詩
出版:更新:

我一直很想寫周杰倫。但不敢落筆,因為讀過很多關於周杰倫回憶的文章,通常都比周杰倫的歌更好。因為總是混雜著成長的共鳴和零零年代的後末世魅力。
文:林綸詩|原題:後末世的東方崛起

對八十後來說,他是我們青春的代名詞。「乘著風遊盪在藍天邊 一片雲掉落在我面前 / 捏成你的形狀隨風跟著我 一口一口吃掉憂愁」。在同輩中,和中台兩地的同代人最接近的那一點、最共同的回憶,就是周杰倫。

周杰倫便是一代華人的青春回憶(資料圖片)

我國語根本不好,周杰倫也教不了我。(網上有條短片笑他的歌詞: 「怎麼這樣子」是「怎麼蒸鴨子」,看,聽他歌真的學不了國語音)。但他本身就是跨地流行曲的定義——舖天蓋地周杰倫的一個時代,在K房、在MTV台看的每一個周杰倫MV,易入口易上腦的旋律,型到痺的影像(當年我最喜歡《龍捲風》),有時候難免老土,但始終是華人的R&B。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還發現原來他並不只是我們這一代華人的事,周杰倫比想像中走得更遠。

事緣朋友的混血兒子在美國某名牌大學,選了中國歷史一科,抽中要做《青花瓷》,身為中國人的媽媽,說你一定要在演講結尾時,播周杰倫的《青花瓷》。他不太熟零零年代的國語流行曲,但也在講完古董歷史後照播了歌,結果全班同學也HIGH起來,而當中不全是中國人,而是不同國藉的人,他驚訝大家都懂這曲。課後,老師還建議他找找一位黑人的翻唱,說很有風味。他的媽媽跟我們分享這個故事,聽得我們這些歌迷挺驕傲。

原來,周杰倫是這麼紅啊。

周杰倫旋律可以讓人輕易「回到過去」。

近年已覺得他不同了,可能是沒有方文山了,可能是他年紀大了,可能是他的人生焦點不同了,但我不敢說他滑下坡了,畢竟在自己青春裡喜歡的歌,必定非常偏心地覺得最好聽。對那時候的周杰倫,我這一生也會帶著不理性的偏見。他的流行曲,從來都是最快速的時光機,一戴上耳機,就立刻可以帶我「回到過去」。未知於去到青花瓷這麼久遠,但一定回到去那純真而驕傲的青春。

(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