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與「香港味道」相關的趣聞逸事 小說系列分享會|何故專欄

撰文:何故
出版:更新:

2024年6月16日,我在誠品生活尖沙咀店,主講了主題書展【Eatology以食養志】的其中一場主題活動:「在飲食文學中尋找香港味道」——《回憶中的香港味道》小說系列分享會。

圖片來源:筆者

感謝大家在父親節正日抽空到場支持!除了熟悉的讀者、聽眾、飲食界和演藝界友好,還有香港大學工程系的同班同學、母校華英中學美術老師吳加里老師(加里叔叔)、以及在金碧酒家認識的新朋友,座無虛席,非常熱鬧。吳加里老師特別送上由他親筆繪畫的「雞尾包」,很有意思的畫作,正呀喂!

圖片來源:筆者

是次分享會,配合「以食養志」的主題,我由《回憶中的香港味道》小說系列的創作緣起開始,分享如何由專注「打邊爐」到探索不同的「香港味道」,如何逐步建立起個人風格發展出以香港人實際生活群像為基礎的「飲食文學」,如何將不同本地特色美食故事改編成為「餐飲劇場」,並且如何將「香港味道」隨著這些「餐飲劇場」帶到香港以外的地方,和大家一同探討與「香港味道」相關的趣聞逸事,一同回顧籌辦不同「餐飲劇場」的心路歷程⋯⋯

圖片來源:筆者

從去年5月至今,短短一年之內,我夥拍了不同的團隊,已經改編了6個收錄於《回憶中的香港味道》小說系列的故事,分別在香港及台灣,舉行了10次不同類型和內容的「餐飲劇場」:第一回《餐桌上的戰爭》,先後在2023年5月23日、7月13日及7月14日,於金碧酒家演出;第二回《準備好大吃一場》,一再延期後,在2023年9月7日配合「富嘉閣經典名菜夜宴」,於富嘉閣演出;第三回《那個下午,我在露台煎西多士》,先在2023年12月23日,於香港文化中心「牧羊少年與他的浮萍」演出,其後在2024年2月23至25日,於台灣演出了9場,當中4場國語、5場粵語;第四回《茶餐廳的親善大使》,先後在2024年1月28日及3月3日,於檀島咖啡餅店演出;第五回《一千零一個開心的理由》,先後在2024年4月21日及5月9日,於金碧酒家演出,前者更連同「彩虹邨文化導賞團」,為參與者帶來嶄新體驗;原本打算7月舉行的《幸福聯婚》,提早在2024年5月15日,趕及於富嘉閣結業前公演。此刻驀然回首,非常感恩同時,也明白任重而道遠。

圖片來源:筆者

除了回顧,我們亦展望了未來有關「香港味道」的活動。由邱萬城主演的《茶餐廳的親善大使》,將會跟不同茶餐廳合作,7月11日,率先在興華茶餐廳,教導大家「茶餐廳的餐飲禮儀」;7月香港書展後,我打算按照《回憶中的香港味道》卷一【移民前的最後100餐】的劇情,舉行「走讀新蒲崗」,一邊行走、一邊閱讀、更重要是一起品嚐故事裡的「香港味道」,詳情隨後公佈。

圖片來源:筆者

這天我們除了「以食養志」,也是《回憶中的香港味道》卷一增訂版的首賣會。任性的我,在這個增訂版,不只重寫了【吃完這片肥牛便分手】的部分情節,也新增了短篇故事【囧宴──人類歷史上最幸福快樂的婚宴】,這是早前演出的《幸福聯婚》的藍本,亦是我從《打邊爐》過渡到《回憶中的香港味道》的惡搞作品。

圖片來源:筆者

是次分享會圓滿結束,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特別是即場購買了《回憶中的香港味道》卷一增訂版的讀者和友好!《回憶中的香港味道》卷三即將在香港書展推出,期待到時候再跟大家見面,一起繼續「在飲食文學中尋找香港味道」!

(專欄「何故火鍋館」每月刊出,標題由編輯撰寫。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作者簡介︱何故,內向、憂鬱而文靜的作家,已推出超過 20 本小說。從電影和打邊爐領悟人生道理。

更多電影評論文章,可參看作者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