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惠森《白湖映像》一部比荒誕劇更荒誕的非典型荒誕劇|何故專欄

撰文:何故
出版:更新:

《白湖映像》是一部非典型的荒誕劇,一部比荒誕劇更荒誕的荒誕劇!果然,能夠超越潘惠森,只有潘惠森!

《白湖映像》是一次很好玩過癮的劇場創作與再創作,以充滿意象的獨特手法,帶領觀眾進入「潘惠森宇宙」的平行時空。

《白湖映像》海報

《白湖映像》由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潘Sir潘惠森編劇,進劇場聯合藝術總監陳麗珠執導,將潘惠森的「昆蟲系列」五合一,以微小卻充滿生命力的「昆蟲」比喻不同背景的香港小市民,一同見證大時代,記錄香港回歸後的眾生相。

《白湖映像》劇照(圖片來源:香港話劇團)

《白湖映像》的藍本「昆蟲系列」,是潘Sir在1997年到2001年間完成的五個劇本,當年逐年上演,順序是《雞春咁大隻曱甴兩頭岳》、《螞蟻上樹》、《三姊妹與哥哥和一隻蟋蟀》、《螳螂捕蟬》和《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當中《雞》、《三》和《在》均獲香港戲劇協會的「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獎,其餘兩個劇本則獲提名,乃是潘惠森的代表作,廿多年後,他借《白湖映像》分享一份「沉澱後的體會」,和陳麗珠一起引領觀眾遊走於如真如幻的文字和意象中,反映香港小市民在躁動的九十年代所經歷的各種變化、演化、甚至退化。

《白湖映像》劇照(圖片來源:香港話劇團)
《白湖映像》劇照(圖片來源:香港話劇團)

《白湖映像》由余翰廷、丁彤欣、吳家良、歐陽駿、張紫琪、陳嘉樂、文瑞興、郭靜雯、杜雋饒、蔡溥泰、陳健豪、潘泰銘、王曉怡、麥靜雯和梁子峰十五位演員同台,他們都沒有角色名字,他們分別飾演潘Sir「昆蟲系列」五個劇本裡的不同角色,以及不斷在地上爬行時代表各式各樣卑微卻堅韌的「昆蟲」,包括:在天台上幻想可以到達「嗰邊」(對面)的基層市民(《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匿藏在旅館的兩個殺手(《螳螂捕蟬》);在唐樓小巷茶檔工作的兩母女(《雞春咁大隻曱甴兩頭岳》);隨時會抽筋的茶客、隨時會打瞌睡的酒樓企堂、販賣鐵達尼的滑頭推銷員(《螞蟻上樹》);父母相繼去世後,曾經溫暖又舒適的安樂窩開始漏水,一起面對困境的大姊與兩個妹妹和弟弟(《三姊妹與哥哥和一隻蟋蟀》);以及貫穿不同故事時空的速遞員,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白湖。

《白湖映像》劇照(圖片來源:香港話劇團)
《白湖映像》劇照(圖片來源:香港話劇團)

《白湖映像》的故事由一九九七年的一場狂風暴雨開始,風雨打濕了快遞員的包裹,包裹在九十年代的香港大街小巷到處漂流,速遞員奔波於由包裹上的地址所交織而成的「蜘蛛網」,遇見了其他被困在這個城市(蜘蛛網)的不同「昆蟲」。個人最愛速遞員亂入兩個殺手匿藏的旅館,將應該送往805室的鮮花誤送到705室,補完了《螳螂捕蟬》的劇情,而他竟然誤會了兩個殺手是在玩密室逃脫遊戲,就擦出了更荒誕的火花!另一神來之筆,就是速遞員竟然獨力將打不開門的雪櫃送上天台,如果負責修維雪櫃的「潘記」粉墨登場,將會更有趣、更有意思!

《白湖映像》劇照(圖片來源:香港話劇團)

《白湖映像》的演出善用盡整個香港大會堂劇院,開場時,背上有一雙翅膀的陳健豪,是從觀眾席左邊的樓梯出場,然後上舞台,演出過程中,配合故事多線發展(速遞員加「昆蟲系列」五個劇本),連同舞台上傾斜了的轉台,不只有前、中,後景,更利用了舞台和觀眾席之間的位置,當真是目不暇給。誠然,這個劇適合在更大的場地演出,並且可以加入跟觀眾的適量互動。

《白湖映像》劇照(圖片來源:香港話劇團)

《白湖映像》對於潘Sir的忠實觀眾,肯定會看得非常興奮,就像跟一班老朋友久別重逢,一起重拾當年在劇場裡被潘Sir的幽默、睿智、天馬行空所震撼的喜悅。然而,如果你不熟悉潘Sir的「昆蟲系列」,很可能會看得一頭霧水,對於個別情節或許會難以理解,甚至不知所措,尤其是「白湖」的真諦,慶幸香港話劇團為此有特別安排。

《白湖映像》劇照(圖片來源:香港話劇團)

《白湖映像》不只是一齣舞台劇,更有五場以「昆蟲與我」為主題,結合讀書、寫作與漫遊的延伸活動,包括:5月15日的「兩個殺手不太冷──《螳螂捕蟬》讀書會」和「女企堂夢遊仙境──《螞蟻上樹》讀書會」、5月19日的「一隻生活在水中的蟋蟀──《三姊妹與哥哥和一隻蟋蟀》創意寫作坊」、5月26日的「曱甴兩頭岳時的心事──《雞春咁大隻曱甴兩頭岳》創意寫作坊」、以及6月1日在北角公眾碼頭集合的「在城巿漫游的失途蜘蛛──《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文本散步」,對《白湖映像》有興趣或疑問的觀眾,一起在劇場外進入「潘惠森宇宙」吧!

(專欄「何故火鍋館」每月刊出,標題由編輯撰寫。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作者簡介︱何故,內向、憂鬱而文靜的作家,已推出超過 20 本小說。從電影和打邊爐領悟人生道理。

更多電影評論文章,可參看作者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