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棚過七一】三個藝術展重現九七 在歷史中重思香港當下

撰文:鄧詠瑤
出版:更新:

九七回歸已過二十年,當年的記憶是否已經在腦海中褪色?牛棚藝術村將舉行三個展覽 ,眾多藝術家經歷時代的沉殿,抒發香港回歸廿年來的見解。過去一幕幕香港故事,將於牛棚藝術村上演,或能喚起你對歷史的記憶,亦反思當下香港。

藝術家榮念曾策劃的《香港:消失方顯的影像》,片長58分鐘,呈現香港過去面貌。屆時亦會播放其他藝術影片。(Reload_HK Facebook)

《點播_香港地》互動展覽及錄像短片結集為期一個月,屆時會聚焦點播香港錄像短片及紀錄實驗影片,呈現香港民間歷史和重塑集體回憶。現在人人均有智能手機,像素動輒上千萬,紀錄生活可謂輕而易舉,惟《點播_香港地》特別提到「希望檢視影像媒介隨着科技及媒體日新月異的發展與嬗變」,香港二十年來到底改變了什麼,也許會在那些「起格」的畫面中可找到答案。

這些紀錄片終究是創作者心中的香港,那自己的故事呢?《點播_香港地》亦舉辦「群策:香港影像回憶」活動,大家可以把香港回歸以來的回憶做成GIF上載到Reload_HK,分享將有機會作網上展覽。

《點播_香港地》互動展覽及錄像短片結集
日期:2017年6月29日- 7月29日
時間:星期四至日,下午1時至7時
地點: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Z+ (單位15)
參展創作單位:城市探險、葉旭耀、飛天豬、拉闊遊戲、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Robert Iolini

羅玉梅的錄像裝置《123》,創作靈感非常特別,她從朋友淘寶的電子錄音器聽到陌生者叫喊「一、二、三」,讓她想起低層的勞動者。(廿年回歸前後話 Facebook)

《廿年回歸前後話》是由一班藝術家以五大藝術議題:藝術空間的持續發展、政治審查與創作自由、政治紛擾與藝術的社會面向、藝術勞動、藝術與「本土」策劃出的展覽,以裝置藝術、繪畫等方式回應自九七以來香港的變遷。展覽特別在於參展藝術家之間的交流,展覽前幾個月舉辦了一連串工作坊,藝術家互相交換意見,成就本次展覽。

嚴瑞芳的聲音錄像裝置《鴿子》,呈現賽鴿業自97年在禽流感影響下消失。(廿年回歸前後話 Facebook)
+1
廿年回歸前後話成員嚴瑞芳曾為重現1982 年戴卓爾夫人在北京跌倒的一刻,與途人在香港地標中「跌倒」。(廿年回歸前後話 Facebook)
在 IFC 「跌倒」,不但惹來途人行注目禮,還引來商場保安介入。(廿年回歸前後話 Facebook)

《廿年回歸前後話》
日期:2017年6月29日- 7月29日
時間:11-7 pm(逢星期一休館 )
導賞團:7月8日 2:15-3:00pm (須報名)
參展創作單位:句點藝術群體、曾德平、羅玉梅、嚴瑞芳 及 Zoie Yung與勞麗麗
地點:牛棚藝術村 14 號, 1a 空間

5分半鐘無聲影像Experiencing Transition (31 June 1997) 有一幕特寫了查爾斯王子的臉孔。(Videotage Facebook)

除了本土藝術家外,攝影師及藝術家祈大衛(David Clarke)亦將舉辦《1997年6月31日》展覽,主題為「兩個主權之間虛構的『獨立日』」,以英國人之姿探討香港回歸前一刻的歷史,藝術家何慶基、作家許素細亦有提供作品。許素細去年曾與祈大衛合作《斷․續》的文字及攝影展,這次在回憶主權移交的主題上或能擦出其他火花。

展覽會展示一些不斷循環播放的藝術影像,比如用一小時十五分鐘慢動作展現香港或中國內地港口,與深圳的入境交接處,及約50位受訪者回憶97前夕的口述歷史錄音;另外一段五分半鐘的無聲影像展示了97年移交儀式,祈大衛指當中有5秒是中國國旗尚未升起,英國國旗卻經已降落。這個沒有主權主宰香港的瞬間十分微妙,或許可以回應主題,「兩個主權之間虛構的『獨立日』」。

何慶基亦有展出自己的作品《坊間故事 一日桃源》,由數幅素描組成,紀錄英人撤退、中國人還未進來,一天的心境。圖中是第一張畫作《六卅難眠》。(31june1997網頁)

《1997年6月31日》
日期:6月30日- 7 月30日
時間 :12:00 - 19:00
地點: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3座,錄映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