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建築學院畢業展】由廢墟到漁業 學生畢業作品回應社會需求

撰文:麥婉婷
出版:更新:

不知何解學生總被扣上入世未深、不知世情的形象,但偏偏他們才是最無畏無懼、有話直說的初生之犢。
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 建築學院第二十一屆建築碩士生畢業展,現在香港中環交易廣場第一期三樓展覽區展出,在精美的設計圖與模型背後,反映的不僅是一個學術成果或概念,反倒是一場社會現象的思潮。

在眾多的建築作品之中,不難發現中大建築學院的畢業生嘗試表達建築與城市之間的關係,有以批判角度切入,亦有以實驗態度去探討香港以至全球社會議題和需求,如牽涉建築保育、公共空間、舊城再生、社區再生等議題。

現時因城市規劃、土地政策、氣候變化加劇、經濟環境不景氣等而勾起民眾喧嘩的時代氛圍下,社會很明顯需要一場思維和發展方向的改革。在外國應屆畢業生展總會號召到業界、媒體,甚至民眾去窺探新一代的想法和創意,甚至引起香港人的觸覺遙距觀望,然而本地的聲音又會不會是一種啟發?

廢墟再生 空間再造

一方說香港地少,一方又找出香港有很多廢墟。

趣味不只是那對立或美麗的「廢墟景觀」,而是那個廢墟曾經發生的故事,還遺留下什麼。NG Yuen Yung 藉着《Building on the Allegorical Ruins》透過比喻、寓言等方式構築解築,企圖讓頹垣敗瓦的廢棄空間連結古今未來。

鹹魚翻生 復興漁業

追溯歷史,除了紀錄一段歷史和傳統故事,是時候想法子保留一個行業。WONG Yee Man Ophenia 在《Salted Fish, Reformulate the Value of Preserving》概念項目,除了構思為香港仔帶來一所漁業博物館,亦探討如何以現化的建築設計,打造一幢新型工廠,鼓勵復興漁民和水上人的在地製造,將式微的傳統漁業藉設施再次吸引新人傳承一種香港文化。

另類住宅 負擔得起的一個家

狹小居住空間、高密度的建築分佈是香港持續的都市形態,但那並不意味房屋只有一種面貌。在《Starting point of better living - Affordable home for y-generation》,LEUNG Ka Ki便嘗試選址新界北,試圖尋求建築與自然的結合,又以「可變化單位」概念,使房屋不再單一,又符合單身人士以至家庭的日常需要。另外,建築當中還有一些設置,比如Pocket Garden(共享花園)或透過空間分佈,企圖重繫鄰里之間的溝通,這不正正是另類住宅的一種建議方案?

第一期展覽︰

日期:5月19日至5月28日
時間:早上11時正至晚上7時正 (假日照常開放)
地址:香港中環交易廣場第一期三樓展覽區

第二期展覽︰

日期:6月5日至6月16日
時間:早上9時正至晚上7時正 (星期一至六)
地址:中大崇基學院綜合教學大樓一樓展覽室

第三期展覽︰

日期:6月9日至6月18日
時間:早上10時正至晚上10時正 (假日照常開放)
地址:銅鑼灣時代廣場地下室外有蓋展覽區

www.facebook.com/CUHK.MArch.Grad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