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現代木匠「廿一由八」自學成師 從家具中紀錄匠人時光
近年,手作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當中有幾多說得上是真正職人、匠人,就像秋山木工的秋山利輝、一澤帆布的一澤信三郎這些日本職人般,全神貫注經營一件事?
雖然慢工細活在香港由復興到泛濫,當中還有些水花大過浪的產品,還讓人不禁懷疑手作只是年輕人的風潮,但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香港仍有有心人專心一致磨練造詣和進修,讓人們明白工藝、設計並不是鬧着玩。心之所向,身之所往,這八字正好總結黃錦麟(Thomas)和黃馨嬅(Vera)由木工門外漢走到全職木匠、木家具設計師,再創立「廿一由八」的過程。而且,他們不只做傢俬,也賣時光。
攝影、剪接:黎家浩
由街頭拾荒到開始
廿一由八的創立人Thomas本來從事廣告、平面設計,及後自覺不足便走到英國進修,從來沒預計過自己會變成木匠,湊巧在英國租下的短期居所欠缺一些家具,又正好家附近有些廢棄卡板,於是他便膽粗粗拾荒剫木。無意間,木工成為他超越興趣的研究,一放學就與木交纏。
初初因為預算,Thomas和Vera會往地攤中尋找舊的木工工具,「仍清楚記得當初第一個買回來的手刨是完全不能用,刀片長滿了銹,最後花了很長時間躲在廚房翻新,每晚不斷地磨,磨、磨、磨,專注到連Vera也覺得我失常。」但從中Thomas領悟到:「翻新工具,不止是得到一件工具。」
Thomas認為要認識一件工具,該是由它從不佳狀態變成最好狀態,「在過程中可以認識工具的知識。學完翻新,再慢慢學習怎樣使用,然後提升自己技術,之後一步步練習,最後應用到作品上。」
回看過來,Thomas和Vera由木工門外漢再變成匠人全是依靠自學,有不懂的便上網學習或親身找師父請教,後來慢慢研發出一套合適自己的技術,不過他倆心底裏也有一位隔著螢光幕的師傅——英國木職人Paul Sellers,他的作品曾進入白宮,而網上Youtube教學頻道訂閱人數有20多萬,累積觀看次數有2千多萬,是不少人的線上師傅。
Thomas說起一段小插曲,「我八成的技術都是從Paul Sellers分享的教學短片中學回來,我們私下稱他為師傅。當我回流香港開始廿一由八,生存了大約半年後,傳送了一個訊息給Paul,感謝他的無私,分享了那樣多知識、技巧,還提到是因為他的影響,我才變成今時今日的木匠。」
縱然Paul的回覆只是短短幾句絮語,但這互動間接令Thomas更加堅守匠人的角色和手造傢俬。「大概是每一個產品在製作時,我們都注入了一段木匠的人生時光在入面。」而那段匠人時光,還有多種意味。
匠人時光、人性與回憶
Thomas認為販買作品時,應該要將人性放在產品入面,「在這個時代,基本上機器可以生產大部份我們要生產的東西,但內裏就像沒有了人性,沒有了Human Touch。手造本來是一個質素的代名詞。在外國的手工帽、手工皮鞋價錢,比用機器造的更高,而成品又比機品造的更加精準、貼心。」
廿一由八當初選擇做定製家私的最主要原因,是Thomas和Vera覺得跟客人有最接近的接觸。「希望先了解客人的要求後,才去做最適合他們的家具,這是我們與客人的之間的互動,幫助他們的生活有更好的質素。」
也許一度兩度,在我們眼中不是什麼,但在廿一由八眼底卻是不可錯漏的細節。「試角度最初是為美感,但最終你要判斷設計的好壞,一定要試做出來,再親身體驗。」比如力度重心分佈、設計形態、手柄高度、椅背斜度等,「當初是90度,後將椅背移後,改斜2度,變了88度⋯⋯」結構名稱聽起來令人錯亂,但專業的計算背後,為的是讓人生活,不管是工作或休息也感到更舒服。廿一由八就是那般講究。
廿一由八每完成一件產品,亦會附上一張出世紙給客人,讓客人看到這件產品是由那個匠人於在那段時間設計和製作,目的是希望客人保留產品。
「我不知道出世紙有沒有用,也不知道客人是否喜歡,但我希望讓他們感受到我們除了給你一件產品,也希望他將來的小朋友或親人看到,原來家人曾在一間廿一由八訂了這件家具,就像製造了一個未來的回憶給客人,紀錄了我們匠人的時光。」
廿一由八
地址:香港新界火炭禾盛街10-16號海輝工業大廈11樓08室
FACEBOOK:www.facebook.com/twentyonefromeight
《序木——木工傢具製作展》
開幕派對
日期:2017年5月27
時間:19:00至22:00
展覽
日期:5月28日至30日
時間:11:00至18:00